第186章 纱坊开工(1/2)
万一那个傅家大宅借此为难景秋,那才得不偿失,可老宅的兄嫂非要收下,他也不好多说。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现在娇娇说收下算成老宅的银子,以后再写文书,那就是当正经的生意做。
要是真的像景秋说的那样价格上能少上两三成,以后自家买棉花也能省出一大笔银钱来。
对江景秋说能少三成的价格,江棠还是有些相信的。
因为他们大坊直接从棉行拿货,肯定价格就低廉许多,江景秋这样做,不过是她的举手之劳。
说实话,江景秋送棉花,老宅夫妻俩虽然还在怄气,可脸色还是好看许多,两家又和和美美吃了一顿。
现在有这么多棉花,梧君阁也下了单子,织工纺工的事也需要提上程。
老宅在村里,又有空屋后院,随便收拾一下就能腾出两间工房。
以前找工匠做的纺机也组装起来,总共五架。
只要手上熟练,一个一天就是二十锭纱,只靠柳氏康氏两
织布肯定不行的。
好在村里会织布的多的是,只需要在老宅来领纱锭回去,按规定织纱布,再称重
货。
织一匹松软的棉纱布只需要一个时辰,工能挣五文,手脚快的
一天能织五匹经纬线松散的棉纱布,那就是二十五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进项了。
家里汉子们在外顶着烈风霜扛活,一天也才四五十文收
,还不见得天天有活
。
们就在屋里坐着,风吹不着,雨淋不到,转眼就是两斤
钱,怎么不羡慕。
村里要是去布庄卖布,收
也能搭到二三十文。
不过得挑手艺,不见得随便哪一个织出来的布都进得了布庄的眼,绝大多数都只能做成自己家里用的粗麻葛布。
现在来帮江家纺纱布,不拘泥织工水平高低都可以上。
消息一出,村里们竟相奔走,纷纷到老宅来领活计。
柳氏康氏妯娌俩分工明确,一个派活,一个验货,江团则远远坐着,喝着香茶记账。
多的地方是非就多,可江家老宅中,那些平
里
嚷嚷的
却是规矩排队。
柳氏心软面浅好说话,康氏从来都是黑脸,恶名在外的,偏偏她的手艺又是出名的好。
康氏验质量,没有敢提出质疑。
那些走进老宅就先敛起三分气焰,一个个老老实实,连玩笑都不开。
江团的时间宝贵不可能天天给记账,只过了一天,江南山就在村里找个识字的小子来记账。
他是村里的夫子,这些孩子的品行如何他自然知晓,挑来的孩子也是最老实的。
只需要早晚过来记账,不耽搁他家里事,每五文收
。
一个月就有一百五十文的收,让村里好些
又后悔没有送自己的孩子上学。
最后悔的还是秦武德,他也让自己爷爷来说过帮忙上工的事,被康氏拒绝了。
“武德聪明,是有大用的,不要让家在
堆里打滚误了前程。”
秦武德是小霸王,对江南山这个夫子可没有尊敬过,又带着孩子对景文围打过几次。
这些事江南山江青山身为男不好跟小孩子计较,会被
说成小肚
肠。
可柳氏康氏却是不怕,也不给村长夫面子,明明白白就打发了出去。
消息一传开,秦武德在床上躺了一天,他为以前的事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可现在江景文去镇上念书,他想道歉也无相信。
至于江团那里,他连到跟前去的机会都没有,每次只能眼看她跟着江景阳或者江景祥出
。
时间一晃又是几天过去,纺纱的事已经进正规。
这里面,处理后的棉纱每斤要十五文,织工五文,成本就占去二十文。
卖去梧君阁只需要二十一文,也就是说,江家每匹利润只有一文。
如果再算上不可避免的损耗,其实每匹利润不到一文,其中还得支付康氏柳氏记账小孩子的工价,这个账怎么看都感觉是在白。
江团却得兴高采烈,全村开动,纱布一天的产量最低也在五十匹以上,五十文的利润足够贴补几个
的工资。
而且现在才是五台纺机,陆续还会添加工,只是新纺机暂时还不能公开,使用的
工需要挑选
风紧,不生事的。
还有棉签,棉卷这些利润虽然看起来忽略不计,只要产量上去,都是一笔不小的收。
薄利多销,事还得看长远,这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秦武德躺床上不起来,还嚷嚷着自己已经是大了,非得要去江家做事,闹得家里不清静。
村长秦光的两个儿子都在县城里做事,让秦武德去找他爹,在城里谋个事,他又不答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