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下扬州(1/2)

“大兄弟,你说我眉心这颗痣是不是美痣?”

“大兄弟,你说男穿的衣服好看吗?”

“大兄弟,你说我这根簪子配我吗?”

“大兄弟,你为什么不说话?”

“大兄弟,你不说话的样子好有男味。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滚!”

陆四受够了,他真的受够了,自打出了淮安城,这个真名叫左大柱子,艺名叫左潘安的花袄大汉就天天缠着他。

要不是这家伙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愿意追随陆四去打扬州的小领,陆四肯定会在半夜叫将他用麻袋装了扔运河。为了保险,麻袋得打死结,并且还得绑几十块砖,确保万无一失。

左右,是方向,是生死,也是路线。

尽管陆四向众表明了打扬州城的意义,也再三强调打下扬州城有利于盘活全局,更隐隐暗示拿下扬州城后淮军极有可能打败官军围剿,从而成为江北最强势力,到时吃香喝辣再也不必被官府清算,但最终大多数河工领们还是选择站在右边。

相比可能送命,也有可能拿不下扬州城的后果,实实在在的淮安城才让有安全感。

又或许这些有死道友不死贫僧的想法。

站在左边的只有十几个领,总数不到五千。其中就有那位明明眼不瞎,偏有沈瞎子外号的宝应沈大富。

一个有趣的现象,陆四发现不少名字都带个大字,什么夏大军、沈大富、彭大清、左大柱,王大强...

可能是这些的爹娘不会起名,也可能这年取名带个“大”字是流吧。

不到五千,这个数字陆四还是满意的,这些主动站出来跟他走,说明他们不仅有勇气,也认同陆四的观点。

认同和勇气,是一支军队的基础。

即便这些是乌合之众,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只要他们心甘愿跟陆四走,假以时,终能从中诞生出一支锐来。

余淮书支持了陆四的决定,因为不论陆有没有打下扬州,对于他只有利而无害。

打下扬州,正如陆文宗自己所说,可以使淮安与扬州相互呼应,以为根据对抗官军,这样淮安城便不是孤城,来攻的官军也不可能死盯着淮安城不放。

只要淮军能撑住一段时间,官军久攻不得,朝廷只能采取招安手段来安抚淮军。

毕竟,漕运可是大明朝的命脉,断不得。

打不下扬州,虽然可能真会让淮安陷被合围的局面,但陆文宗的威望却肯定会被削弱,如此淮军上下才能真正做到唯他余先生马首是瞻。

骨子里,余淮书是相信朝廷会招安他们的,哪怕没有扬州城。

多年和县衙以及区上粮长打道的经验告诉他,官府最怕出事。一旦出了事,官员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迅速将事压下,而不是将事搞大,那样对于官员顶上的乌纱帽不是好事。

只要他余淮书代表淮军表现出对朝廷的忠顺,让朝廷知道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反贼,而是被监河兵反,余相信那位逃出淮安城的路部院肯定会以安抚手段来解决淮军问题。

那么,作为淮军的“共主”,余淮书必然会从中得到极大好处。这也是为何那他会主动“请缨”去联络招引扬州河工的目的所在。

不如此做,他必然要受制于多的上冈陆文宗,哪里能在夺取淮安城后代表整个淮军和朝廷谈判。

本质上,陆四是想活,余淮书同样也是想活,但在手段上,两却是截然不同的。

..........

作为淮军名义上的大首领,余淮书肯定要留在淮安坐镇。他这个大首领也没法给陆四他们提供什么支持,淮安城中的军械物次和钱粮几乎都在陆四手中。

陆四当然不会一样东西不留给余淮书,首先粮食这一块他只取了常盈仓,余下四总仓和常平仓的存粮他压根没动,这些粮食可以保证留在淮安的队伍能够撑到北京沦陷。

军械物资这一块,秦五和郭老四本来就缴获很多,被他们收编的俘虏也有近两千,余淮书只要调度分配得好,确保一定战斗力是没有问题的。

好一番踌躇后,余淮书终是开询问陆四漕院官厅有多少存银,陆四回说有四十余万两,他将留二十万两供余淮书调配分发,其余他将带走。

对此,余淮书没有意见,他也无法有意见,漕院那边可是被陆四的牢牢守着,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去。

陆四能给他二十万两,已经是极大的义了,毕竟淮安城都是家拿下的。

只是,当听陆四说他明天就要开拨,余淮书等还是着实被惊到。陆四随后正式提议将淮军一分为二,南下扬州的称南路军,留在淮安的为北路军。

两路马都称淮军,是谓“分兵不分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