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团浆糊的南都(1/2)
南都那边,用淮扬话讲,一个个都是二
卵子,瞎扯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扯蛋到能上能下,甘为大明抛洒热血的孙武进都想摞挑子走
了。
累
,太累
。
大明南都京营统帅现在就想求淮军陆都督给他一个鞍前马后的机会,至于南都这份尊贵差事,谁
谁来
。
现在的南都,用浆糊来形容,也是不为过的。
完全按照合理程序登基的朱常淓登基后,南都朝廷就幺蛾子不断,先是马士英求进中枢不成,凭自个实力又难以渡江,一气之下在北逃的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的鼓动下,竟让好朋友阮大铖在南都宣讲什么淮西大兵不
将至,吓得南都朝廷都有“迁都”去杭州的声音了。
由淮军陆都督亲赐弘光天子的潞王朱常淓更是吓的要命,接连两次拉住京营统帅、亲军大将孙武进的衣角,问如何办。
孙武进如何办?
他手下这万把
加上镇江张氏兄弟也打不过淮西的黄得功、朱纪他们,所以赶紧向老东家求援。
淮军第四镇在七月中旬收到军令,由郭啸天带两旅往天长方向动了下,摆出淮军将要大举进攻淮西的动作,本来就不敢带兵渡江的马士英于是顺坡下驴,只不过这场淮左和淮右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事并没有打起来。
原因在于替叔父主持后方的淮安、扬州、徐州三节度陆广远向淮西诸将发出一封公开信,信中称鞑虏
关窃居中国,此中国存亡危急关
,凡中国之军民都当团结用命,共抗鞑虏。
为了表示淮军联合的诚意,陆广远在未经叔父同意的
况下,采纳太监高歧凤的意见,让淮安府尹郑标、扬州府尹郑元勋筹白银三万两、粮十万石相赠淮西黄得功、朱纪二部。
黄、朱二将虽于去年率兵围攻淮安,黄得功部更在扬州宝应险些斩杀陆广远,但时北京尚未沦陷,二将也是忠于职守,各为其主。
现闻北京为关外建
占据,先帝殉国,黄、朱二将自是以北伐收复神京为念,加之监军太监卢九德对马士英近来作为颇不满意,因此对于淮军释放的善意倒是受了,双方未有大的摩擦,皆在观望。
不过驻扎在濉溪一带的刘良佐部将胡守金却不理会陆广远的“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号召,竟派兵偷袭淮军占据的徐州萧县,杀害军民两千余
。
陆广远大怒,亲自披甲出征率徐州驻军(从通泰调来的两个旅)及徐州留守兵九千余
攻打濉溪城,迫使胡守金弃城南逃。
城后,陆广远没有报复屠杀濉溪城中百姓,也善待那些降卒,收得军民万余北归。
刘良佐闻濉溪大败,不敢提兵北犯。
如此,淮左、淮右的紧张局势方又归于平静。
马士英此时也顾不得替刘良佐报仇,他谋
内阁不成,恐吓渡江也不成,使得被东林党掌控的南都朝堂对他甚为排挤,尤其是南都派了不少官员前来淮西拉拢由他节制的将领,据说监军太监卢九德也对他马总督有不满之意。
唯恐失势的马士英在急于想在南都朝堂复起的崇祯朝大学士魏炤乘的蛊惑下,竟然派
去联系武昌的左良玉,说什么潞王于南都是擅自登基,是东林党一家之胜利,其余有德官绅皆无法
得朝堂。又说什么潞王信佛,为
懦弱胆小,根本不是中兴之君。真要立天子,近有凤阳刚武唐王可立,远有神宗亲藩桂王可立,怎么也
不到潞王。
马士英是想手握重兵的左良玉能够同他一起向南都施压,至于是不是另立天子,倒不是当务之急。
左良玉这
自崇祯十二年后长期拥兵自重,蹂躏地方,朝廷无可奈何,崇祯更是一味姑息牵就。
潞王在南都登基的时候,左良玉坐镇武昌,位处南都上流,扼据战略要地,部下有兵将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不过其主力在去年朱仙镇大战中覆没大半,可称
锐能战之兵不过三四万
,其余多是收编的各路杂兵和强征的夫役。
按惯例,南都方面将潞王登基的诏书颁发到武昌,左良玉却不肯承认,因为早在知道北京沦陷消息时,左良玉就有挟兵马立楚王为帝的打算。如今南都却跑过去一个潞王登了基,把左良玉的算盘都给打
,心中自是不快活。
左良玉的部将马进忠、李国英、徐勇、张勇等
不承认南都的潞王政权,请求带兵东下。
好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
还是
明大局的,这帮
极力劝说左良玉,左才同意开读诏书,表示拥戴,并示意副将马士秀对诸将道:“你们哪个再不听左公命令要东下,我杀了他!”
随后,马士秀在大船上架起大炮截断长江航线,李国英、徐勇等鼓噪东下的将领这才安静下来。
只是左良玉这个拥戴也就是嘴上说说而矣,崇祯在时尚奈何不得他,况一个潞王。
南都方面可能也知道节制不了左良玉,所以也只是将其宁南伯的爵位提升为宁南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