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强悍的男人(1/2)
倭国借兵助中国驱逐鞑虏?
贾汉复把海州方面的急报看了又看,很是有些发笑,当年被明朝在朝鲜揍得要死要活的小小倭国竟然要借兵帮中国驱逐鞑子,这不是荒唐么。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自援朝之役后听说倭国主政的是什么德川幕府,此幕府与明朝并无通商,也无朝贡,怎么突然会想到借兵的?再说就算那德川幕府真有意助中国抗击满洲鞑子,也当同南都联络没道理跑咱们这边来啊?”
原明朝甘肃总兵、逃跑将军李棲凤现在混得也是风生水起,刚刚被任命为督府总兵衔参议,很是荣焉。
他却不知总兵参议是都督陆四为了解决官多职少特意设置的,计划中要批发上百个参议出去。
李棲凤的潜台词是咱们这大顺也好,大淮也好,在法理上都是“贼”,那
本国毕竟是个正规国家,没理由不同继承明朝衣钵的南都谈借兵的事,反过来同贼谈的。
“不荒唐。说不定南京那边有
已经开始同倭国联络了。”
陆四一点也不觉荒唐,虽然前世倭国对中国犯下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但在1645年,倭国
本却是中国读书
眼中的小中华,一个文化圈的,很是亲近。
而
本
也称汉族政权的中国为华夏嫡子,他们是庶子,并以此为荣。满清
关之后,
本国内思想界有嫡宗有难,庶宗当救,绝不能让鞑虏灭亡中国本支的呼声。
没有陆四的历史中,南明政权在危急关
,也将求援的目光投向了东边的
本。
第一次是清军占领杭州,当时南明的水军都督周鹤芝派使者到
本萨摩藩求援。
此后两年,南明政权先后三次派正规使团向
本求援,可惜没有得到
本方面的回应。
由于国内抗清形势急转直下,南明政权在
本数次没有回应的前提下,又派出三批使团赴
求援。
这已经不是请兵,而是求兵了。
其中一次,有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也在使团之中,并且还是以左都副御史的身份出使。
最后一次向
本求援的使臣是大儒朱舜水,然而依旧没有成功。此后朱舜水眼见复国无望,便留居
本成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座上宾。
本为何没有响应明朝的求援,陆四了解的也不多,可能与德川幕府锁国有关,但知道国姓郑成功父子也多次向
本求援。其中一次不知道是幕府还是哪个藩主真的派兵渡海来助,半道遇上风
被迫撤回了。
而到了明朝最后时刻,永历帝朱由榔甚至派太监庞天寿等
联络天主教会,希望教皇能够组织十字军东征帮助中国抗击鞑靼。
永历的亲笔信中道:“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天下太平”。
只可惜路途遥远,两年多的时间永历朝廷的使者才到达罗马,却没有直接见到教皇。
又经两年多的等待,使者终是见到了教皇英诺森十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七世。
新教皇对中国被野蛮的鞑靼
侵十分同
,然而教廷今非夕比,已经组织不了十字军帮助中国。
在给中国的皇帝写了一封回信后,亚历山大七世送走了中国的使臣。等这些使臣回到中国时,他们的皇帝早已被弓弦勒死。
中国,也亡了。
溯其根源,明朝之所以向
本求援,也是因了
本的一切都源于中国。
说大哥有难,二弟来助也罢;说师父有难,徒弟来帮也罢;
满清之前的中国与
本同根同枝,同源同文。
之后,不提也罢。
提了,就是
本看不起满清这个外来户。
“既然倭国主动同咱们接触,那咱们就看看他倭国是真心要助咱们,还是另有企图。”
由于前世历史上是南方主动向
本借兵,现在却是
本主动跑来同淮军接触,陆四肯定好奇心大盛,想知道是他的蝴蝶翅膀把德川给扇了,还是说历史还有他不知道的真相。
如果德川幕府真的肯借兵,陆四觉得可以让他们去打朝鲜,断掉满清粮
来源之一。
海州方面接到督府将倭国使臣送至徐州的命令后,立即安排
将那自称幕府使臣的杂贺党大名一行快马送往徐州。
只是,这个杂贺党大名却是个骗子。
严格来说杂贺是中
混血儿,爷爷是中国福建
,
是原
本杂贺大名的独生
。
杂贺的汉名姓魏,名耀祖。
杂贺藩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德川幕府所灭,所以魏耀祖压根就不是什么幕府使臣,他就是个海上
落户,因为通晓
语和葡萄牙语还曾在郑家当过一段时间的翻译。
听说中国大
,关外的鞑子
关占了北京后,魏耀祖倒是心系故国,想着自己是不是能为祖国抗鞑做点事。
可他一无兵马二无钱粮,能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