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淮扬子,坐天下(1/2)

北京,九月初三。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未时一刻,一队俱是白帽白衣,外穿棉甲,背负弓袋,腰挎大刀的骑兵自永定门进北京外城。

城后,这些白衣骑兵以数十为一队,一手勒缰,一手持旗,于城中奔马疾驰,并呼大令:“大顺监国闯王谕令:杀者死,杀者死!”

城颁令的是胡茂桢部骑兵。

因为清廷撤离匆忙,在顺军正式城之前难免有市井无赖趁火打劫,而城接管北京的原淮军第一镇之前也没有相应的安排,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卒都缺少对“大城市”接收的经验,加上对满洲鞑子的仇恨,因此城之后第一镇便开始在内城(满城),外城以搜查鞑子为名,圈定区域挨家挨户搜索。

在此过程中是搜出一些没来得及撤走的鞑子,但更多的是对北京居民的骚扰,内中更有素质较差的趁机敲诈勒索富户,造成北京城内民心恐慌。

一开始,第一镇的镇帅夏大军并没有重视这些况,认为将士们好不容易占领北京城,些许放纵再所难免。

但事态很快就变得严重,零星的抢劫渐渐演变成有组织的抢劫,甚至还闹出了命。

原因是第一镇在济南损失较大,后来以汉军降兵及北直夫役、部分收编土匪进行的补充,若是严加约束,这些补充兵断然不敢如此胡作非为,但由于从镇一级到旅一级的各级将校都没有将抢劫当一回事,并沉浸在夺取北京的兴奋之中,结果整个第一镇都开始失控。

夏大军知道不好,赶紧下令各旅立即收缩马并约束军纪。

很快传到了已经抵达卢沟桥的监国闯王那里,于是便出现了胡茂桢部紧急城宣谕的一幕。

北京的骚在持续一天后得以遏制,约有两百余在这场骚中丧生。

此事令陆四极为不快,派书记姜学一于第一镇问诸将:“你们忘记你们是什么了吗!”

夏大军以下诸将校面红耳赤,皆是噤声。

过后的北京城又重新恢复平静,大街小巷只闻来回不断奔驰的蹄声,以及那骑士中气十足的宣谕大令声。

一如三年多前,惊慌过后的北京居民不约而同的开始在家门上贴上黄纸书写的“大顺”二字,家家户户门都摆了香案,设了牌位,上面或写“大顺万万岁”,或写“闯王万万岁”,也有无知之则写“陆四天王万万岁”。

孩子们都呆在屋内不敢出来,男们壮着胆子站在门,无一例外帽子上都贴有黄纸写就的“顺民”二字。

看上去同三年多前简直是一模一样。

.........

监国行营昨夜是在卢沟桥扎的营,对这座桥,陆四本有特殊的感印记。

所以,在正式进北京前,他在卢沟桥睡了一夜。

因为天气不好的缘故,陆四没能看到卢沟桥的夜景,只是带在桥上走了一圈就回到大帐中。

这一夜,他几乎未睡。

太多了,多到陆四根本没时间合眼睡上一会。

大顺再次进北京,不仅预示着满洲东被击败,也意味着大顺将重新于北京建立中央政权。

同陆四前世那位伟一样,陆四接手的也是一片烂摊子,甚至可以说是废墟。

一穷二白,除了大片大片无的土地,陆四什么也没有。

最乐观估计,北京周边地区最多只有一百万,这是山东现有的三分之一,淮扬的五分之一。

连同河南、陕西、山西部分地以及辽东,顺军实际控制区现有数量大概在1200万左右,这个数据差不多是前明万历年间顺天府同京东数府的总计。同后世相比,两个市的而矣。

而现在的局面还不是大顺统一中国,除了满洲另一重兵集团阿济格部外,大顺还面临明朝余部、大西军势力,所以如何快速建立稳定的中央政权,恢复民生,发展经济,进而开展统一之战,对陆四而言任重道远。

快马已将攻占北京的捷向淮扬、徐州、山东、河南、陕西传去,用不了多久,各地的贺捷奏章必将如雪片飞向北京。

,陆四肯定是高兴的。

从崇祯十六年运河起义以来,经历三年多的艰苦奋战,不仅打败了腐朽的明朝,也击败了万恶的东,陆四岂能不高兴,岂能不骄傲。

虽然,他有些胜之不武。

事实上满洲并不是输在战场上,而是输在了棋盘上。

满洲之败,非败于力,而是败于天。

陆四,就是那个天。

说句难听点,陆四就好像一个窃贼,在知道主家的具体况,知道主何时不在家,从而能够一件件的将主家的好东西拿出来,最后成功把房子也搬空。

当然,这也要怪满洲的当家多尔衮太过昭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