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吴三桂动不动?(1/2)
知道多尔衮死讯最痛苦的
除了他哥哥阿济格,就是智顺王尚可喜了。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当部将许尔显面无
色的飞奔将消息带回时,尚可喜惊的差点从凳子摔下来。
“怎么会?怎么可能?...怎么办?”
尚可喜难以置信,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如果消息属实,这就意味哪怕英亲王阿济格还握有十余万重兵,大清也亡了!
如果消息属实,更意味他尚可喜做了一个最愚蠢的决定,也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机会。
很快,部将班志富来了,江定国来了,连得成、郭虎等
都来了,他们都得到了确实消息,并且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什么原因,众
都不必私下询问,连相互打个眼色也用不着。
都心知肚明。
“王爷,动手吧,再不动手就全完了!”
郭虎很焦虑,他担心已经东山再起的大顺不再将他们当成可以拉拢的对象,那样的话,他的妻儿就会死于非命。
“王爷,满洲
靠不住了,您得赶紧拿主意。”
连得成摇了摇
,当初他劝过尚可喜为将士家眷着想归顺,可尚可想却想再观望一二,等
家分出胜负再下注。
并说什么只要他尚可喜一
未做决定,顺军那里就不会杀害他智顺藩的家眷,因为那样做就等于把他智顺藩上万将士彻底
到满洲
的阵营,同顺军不死不休。
这对顺军有什么好处?
话,听起来是有道理的。
加上顺军那边果然没有冒然做出杀害家眷之事,连得成便也没有再劝,结果现在好了,
家顺军是没有杀害他智顺藩的家眷,可问题是
家顺军把北京给下了,把多尔衮给杀了,把八旗的大小家眷都一锅端了,把大清给亡了!
现在,他尚可喜包括整个智顺藩还有多大价值?
别说他们,就是阿济格那里的七八万满蒙八旗兵都没了价值!
难怪顺军这一个月来在百重山和伏牛山区跟个乌
似的缩着,任凭清军怎么引诱就是不出来,先前还把道路挖得
七八糟,原来
家一早就谋划的不是南下的这支大军,而是北京那颗心脏!
擒贼先擒王这话,不假!
连得成很是佩服那位带着淮扬农民把多尔衮杀了,把北京给端了的陆闯王,真不知这位哪来的胆量敢孤军北进的。
班志富和江定国没有吭声,但二
不吭声已经表明了态度。
帐内,尚可喜才十一岁的长子尚之信毕恭毕敬的坐在父亲的案桌边,刚才尚可喜正在为这个长子教习《孝经》,希望这个儿子长大以后能够孝顺父母,做一个好王爷。
当初淮军是将尚之信同其母刘氏一起送还给尚可喜的,一方面是显拉拢尚可喜的诚意;另一方面则是使智顺藩其他将领生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
十一岁这个年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满洲
那里十二岁就能上马征战了。加上尚之信是尚可喜的长子,将来注定要承袭他的王爵,所以在其几岁的时候尚可喜便给儿子请了师傅,又命夫
刘氏好生教导,这使得小小年纪的尚之信倒生出与其年纪不相仿的稳重来。
尚可喜此时也是悔不当初,以致明明可以有一个辽王之封变成现在可有可无的结局。
看诸将眼神,听诸将语气,多少都有些怨气。
但尚可喜是有苦衷的。
当初他之所以没有听顾君恩的劝给阿济格来个反戈一击易帜归顺,一方面是他已为清朝的藩王,贵为
臣极点,而时李自成这个大顺永昌皇帝乃是穷途末
,随后更是弃城而逃,不改流寇习
,加上李自成的地盘几乎全部丧失,所以怎么看这个大顺都不可能再存活下去。
为了他自家
命及富贵,尚可喜怎么可能将注下在一艘快要沉的船上?
又怎么让他相信一个才崛起不过年许的淮军能改变大顺败亡的局面?
世上锦绣添花有的是
做,雪中送炭却是少。
当年他尚可喜能放下尚家全族百余
的血债降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叫一个穷途末
的李自成军师给说动!
况,大清待他尚可喜也是不薄!
尤其是太宗皇帝。
降顺的风险大于收益,尚可喜的王封既有一个智字,自是不会取之。
但后来,他还是有所后悔的。
随阿济格北归之时,尚可喜包括吴三桂以及汉军诸部,新降的二王其实都不知道北京告急,阿济格这才急于北返。
当时阿济格是以河南贼
未定,又有淮贼兴于山东,朝廷鉴于李自成已死,便令大军班师剿灭河南和山东贼寇为由率领大军北返的。
等进
河南境内,尚可喜他们才发现事
不简单,阿济格
中轻描淡写的河南又生贼
实则是顺军卷土重来,竟有要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