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三清观(3/3)
看着前方摸到大罗门槛的玄都,李牧是一点儿也不羡慕。真要是打了起来,谁胜谁负尚且是一个未知数。
封神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众阐教金仙时常被截教外门弟子搞得灰土脸,就是一味追逐境界的后遗症。
当然,战斗力不足还只是小问题,关键在于超脱之时,没有足够的力量可跨不过去。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圣弟子的一个福利,前期修炼有圣
庇护,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后期进行弥补。
理论上来说,境界越高领悟法则就越容易。这种修行模式有没有问题,李牧也说不清楚。
反正洪荒六圣最初都是休习法则的,一直都是同辈之中的至强者,拜鸿钧为师之后才有了现在的玄门修炼模式。
对比上古时代的仙神,圣弟子更像是水货。不过这种修行模式,貌似符合天道的利益。
修行者前期心不足,难以驾驭住力量,很容易出现问题、滋生量劫。
不如前期不休法则,只专研提升境界,待境界提高到一定地步,拥有驾驭力量的能耐之后,再去修习法则。
作为天道任命的管理员,圣这么教授弟子完全没有毛病。搞不好这才是众圣立教,教化众生的本质。
那么后面截教遭劫也就不奇怪了。本来门弟子就良莠不济、沾染大量的因果业力,拖累了大教气运,又恰好站到天道大势对立面,想不凉凉都难。
知道的越多就越胆小,李牧变得越发谨慎了起来。他已经决定如非必要,往后只展露和同境界圣弟子相当的实力。
越境界战斗啥的,那必须是能不来就不来,省得被有心给惦记上。
……
“百年之期已过,缘分已尽,尔等自去吧!”
太上圣的话,将众
从悟道之中拉了回来。待大家反应过来,哪里还有太上圣
的影子。
不光圣走了,就连那位玄都大法师见势
不对,为了躲避
际的麻烦,也紧跟着闪
。
明白圣意已决,众不约而同的冲太上圣
讲道方向一拜,感激万分的说道:“多谢圣
传道!”
心淳朴,甭管太上圣
是为什么传道,众
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包括李牧也不例外。
几次听道的收获,最少替他节省了数百元会的时间,堪称是悟道保送直通车。
拿了这么大的好处,要是还不知道感恩,那和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有什么区别?
圣高高在上,不需要他们这些小修士报答,他们能够做的也就是传道了,
想了想之后,李牧决定往后自己立下的道观,就叫“三清观”。
类似想法的估计不只他一个,估摸着后世三清观遍地,也是这个时代传道带来的影响。
要不然光靠几个圣弟子努力,截阐两教可能还有点儿知名度,
教靠玄都去传道,怕是要直接消失在洪荒之中。
相互之间流一番,就各自踏上了归家路。洪荒大地广阔无比,即便是仙
也难以横渡,此去今年对很多
来说就是永别。
伤感是在所难免的,包括李牧也没能例外。尽管大都数时间都在闭关,几百年都难得一见,那也是一份沉甸甸的。
幸好,李牧奉行的是君子之淡如水。朋友成千上万,但是却全部停留在浅尝截止的地步。
要不然这种离别时刻,还真不一定能够立即适应过来。
“浮云道友、水云道友、寒山道友、青松道友……我等就在此分别吧,待立下道场之我等再相聚。”
回到西南之地,李牧直接向几位同道提出了告别。
不是他不想拉报团取暖,实在是自己的秘密太多,不适合和熟
接触太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实力。龙不与蛇居,即便是朋友,随着实力的差距不断拉大,大家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李牧没有太多的力去维系这种关系,保持一定距离不让友谊变质,对大家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