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意义(3/3)
托百姓们暂时撤往徐州。
战斗至夜里十时。
天谷支队终于意识到对手的不同一般。
一路激战过来,独立团能够活下来的老兵个个都是
锐,新兵们(相对而言,其实独立团的新兵也多是有一两年兵龄的老兵)也逐渐锻炼出来,战斗力大大提升。
再加上一路目睹百姓惨死,对
军侵略者的愤怒,让战士们无所畏惧,奋勇作战。
一路巷战对阵之中,由于黑夜的遮掩,
军无法发挥炮火的优势,独立团战士们又有周卫国这一路特别教导的游击战战术思想,路上也曾尝试过化整为零的作战战术。
在和鬼子打巷战的时候,哪怕是一个班的独立团战士也能独自为战,借助周边的环境袭杀鬼子。
战士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打法的好处,完全不用和小鬼子拼枪法拼刺刀,只要能悄无声息地出现鬼子的身后,哪怕是个新兵蛋子,也能一枪把小鬼子给打死。
再加上
军天谷支队只能投
不到一半的兵力与独立团作战,在兵力上是占了绝对劣势的,当打起巷战的时候自然吃亏。
军指挥部意识到问题之后,当即下令将遍布在巷子、街道里的士兵撤回,紧接着以炮火猛轰各处街道与建筑,企图以炮火优势打击独立团。
只是这偌大的扬州城,独立团战士们又比较分散,在鬼子炮轰的时候立马寻找掩体躲避。
军的炮火轰击并没有对独立团造成多少伤亡。
军撤退之后,周卫国又趁机下令让战士们借助被鬼子的炮火炸断的墙体,临时构筑了几道工事,用来抵御
军,掩护百姓撤离。
鬼子炮轰完毕,紧接着得到消息,大量百姓从小东门以及附近两处偏僻的城门逃跑。
鬼子指挥部当即下令出兵,集体向前推进,避免被中国军队借助巷子偷袭,企图拦截逃跑的扬州民众。
在侦察连与突击队
掉鬼子的先
兵之后,鬼子的进攻部队就这样一
扎到了独立团构筑的工事上。
战斗一触即发。
独立团以暗藏的炮火与猛烈的火力偷袭之下,
掉了一百多号鬼子之后,中
双方依托各自的阵地打起了攻防战。
由于独立团的阻击强烈,
军天谷支队先
部队愣是没能前进半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扬州城大量百姓在独立团的掩护下成功撤离。
期间
军组织了几次进攻,只是都被独立团击退。
直到次
天明时分,百姓撤出扬州城很大一段距离之后,周卫国下令舍弃阵地,从扬州城撤离。
等到
军后续主力合围过来,这才发现周卫国一行早已经
去楼空。
至此,扬州守卫战彻底结束,这一战彻底打
了鬼子的侵略计划,大大拖延了
军的进攻步伐,掩护了大量百姓的撤离,为后续城市防御工事的构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军北进的计划因此整整推迟了两年……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