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极微感应,碳竹材料(2/3)
来。
5
,带工
收割了1万亩的成熟水稻,平均亩产420公斤,因为管理较为粗疏,产量中规中矩。
然后马上又让工
翻耕出了1.5万亩的水田,再次全部种下了水稻——全部融
了白色光粒。
那么张南的体内,立刻多出了可种五千亩稻田,大约2500万枚的白色光粒。
压缩。
全力进行压缩。
即便如此,即便每天都耗尽全部
神力,张南也只能压缩出300多枚的绿色光粒(第一天压缩出的绿色光粒,立刻融
到了236枚的哥龙兽蛋中)。
——消耗30万枚白色光粒。
即每天只能压缩1.2%的白色光粒,得80多天才能全部压缩完成。
但是在此之前,张南得顶着一个超级大肚腩,甚至全身都要‘浮肿’一圈,看起来像个两百多斤的大胖子。
颜值惨烈下降成这个样子,张南怎么可能接受的了。
把大部分的约2000万枚的白色光粒,存放在别墅四楼的一间‘存储室’内,几乎填满整个房间,再用
神力进行远程控制,不允许它们自动回归体内,除非主动召唤。
除此之外,
在抽时间试飞3号原型机的过程中,或许是灵机一动,也可能是心血来
,张南居然将上百万枚的白色光粒,附着在飞机的每个零件与构件上,连机身机翼表面,都密密麻麻遍布了超过10万枚的白色光粒。
让整架飞机都变成了一架白色的在发着光飞机,十分晃眼。
话说张南这是在
什么?
飞机只是一架死物,他附着那么多的白色光粒上去
什么?又没办法弄到什么光能、生命能抽成。
张南在做实验。
没错,飞机确实是死物,但白色光粒,却是一种十分神奇的‘感应器’,只要融
植物体内,张南就能清晰敏锐的感知到某植物的生长状态——只要他全力进行感知。
如果把白色光粒附着于一个飞机零件中呢?
该零件的工作状态、受力
况、金属疲劳
况,是不是也能感知的到?
张南立刻尝试了一下。
百万枚的白色光粒,化作百万个的微型‘感应器’,遍布3号原型机全身,然后开始进行试飞。
飞行在天空中。
全力释放
神感知。
然后——
张南所看到的东西,全部变的都不一样了。
他似乎与飞机融为了一体,像了解自己的身体般,了解飞机各个部位的
况。
流过机翼表面的风速、压强、温度。
活塞式柴油发动机内每个气缸的工作
况。
机体框架所承受的压力。
某个区域的金属在加速疲劳。
某部分结构又过于坚固,导致超重。
一切的一切,就像是自己身体的每个细胞,张南全部感知的清清楚楚,比超级计算机模拟的
况还要
准。
只飞了一小会的功夫。
对于飞机那些地方应该改进,那些地方应该加强或削减——张南至少找到了上百个需要调整的小地方。
回到地面后。
张南拿出了工具箱,立刻投
到改进工作中。
要知道他现在力气巨大,两吨多重的飞机,他直接就能扛起来,许多螺丝他不用借助工具,用手就能拧下来。
另外还能用右手发
出激光,用于焊接、减材、修形等
作。
再加上堪比超算的白色光粒感应能力。
单靠张南一个
,只用了一个来月的时间,他就对3号原型机,做出了上千项的改进。
空气动力外形,被修形到了完美的程度。
连空重也顺利的控制到了2105公斤,减重超过半吨。
极限飞行速度815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5225公里。
也就是说,靠着张南的这种极为原始的‘手工打磨’,他就把3号原型机,改进到了趋于“完美”的程度。
不过正当张南想给杨梦超打个电话,告诉他这个惊喜的时候。
铃铃铃~
一个月没怎么联系,也没见过面的杨梦超,却主动给他打了个电话,并且无比兴奋的道:
“张南,成了!4号原型机造出来了,超额完成你所说的减重指标了,我们找到了一种完美的从菲蕾希王国进
的材料,称之为‘碳竹’,这种竹子十分坚硬,万年不坏,硬度韧
都远远超过钢铁,我们的材料专家从‘碳竹’材料中,提取出了一种碳竹丝,不仅轻便,
能可与t800级碳纤维相当。”
“现在有了这种碳竹丝材料,用在机身、机翼上,飞机的结构重量能降低30%,进
成本也不是很高。”
“所以咱们的造飞机项目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