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一地鸡毛(1/2)

敏感的他很快就想到,搞不好带林昭去的可能已经过世了,甚至可能就是她父母中的一个。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我父母原来有买票的,后来他们意外去世了,账户一直就是我在用。还好有电脑,可以易......”

“可是,钱取不出来吧?”林双倒是知道死了之后要办好多手续有多麻烦,听这语气,林昭居然也是孤背景,难怪了。

“是啊,当时是取不出来,就一直放着。”

“现在呢?”

“现在还在里面。”林昭看看他,“取出来做什么,我又不缺那个钱,放着也是个怀念。”

“......”

“行了,有什么事直接问我,不要后面想。”

“还是得尊重隐私。”林双有点尴尬。

查就是尊重?尊重你就连查都不要查。”

林昭飞起一脚踢在他的小腿上,然后施施然借力转身下楼。

“现在可厉害了啊!”林双远远送上半截彩虹

林昭在楼下等他,笑眯眯地。

“我都怀疑你一直在假装了。”林双低声说道。

林昭不答,只往前走。

“九四年的时候,东北那边有个对韩国出树叶的业务。”

这话题有点抓耳朵。

自古以来,满山遍野的栎叶和胡叶,除了烧火做饭用了一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自然凋落、腐烂。谁能想到,有一天这些东西能换钱呢?

甚至还能换外汇!

“最早引进这个业务的是一家做珠宝、玉石进出的市级公司,一开始只收当地叫做栎毛叶的栎树叶,用压打包机压制成50公斤的标准件,通过铁路运到连云港码,然后装船运往韩国,据说韩国是用来喂鹿的。”

“真的是喂鹿的?”

“当然是可以喂鹿,其实后来树叶子也用到了餐饮业,比如蒸菜,当盘子用,又或者是提取什么特别的物质,化妆品也会用到。”

“那到底....”

“你想的那些不是重点,你以为我是说一个国被外国坑的故事吗?”

“呃,难道不是?”

“你听完再说,不要像小孩子一样。”林昭白了他一眼。

“这个业务一经开展,迅速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当时正值七月份,天气炎热,正是收购叶子的好时机。群众起早贪黑上坡去摘树叶,回来晒后卖到收购点。

每天傍晩时分,卖树叶的农民能在收购点附近排起长队,收购员验质、过磅、引导群众堆放,负责打包的工夜劳作,打好包的叶子一车一车地往火车站拉,整个场面热火朝天。”

感觉林昭像是亲身经历过似的。

“当年的收购价是每斤0.12元,一个劳动力一天可以挣到十几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收,群众的积极极高,每天收购的树叶都能堆成一座小山,颇为壮观。

第一年,有一个单位的收购点就收了两千多吨,引得很多兄弟单位来参观,单位领导名声大噪,后来被提拔为县里某局的局长。”

“不要这么奇怪,那年,能赚外汇的‘能’就是这样,当然,这里肯定有很多不好的事。”

“第二年,又增加了胡叶这个品种,自七月份开秤到十月份树叶发黄停收,四个月的时间里,收购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收上来树叶的量很大,公司派一位副总带队下来巡查收购质量,开一辆达契亚小皮卡,在当年非常拉风。

收购单位对他们也是高接远送,用最高的规格招待他们,”

“到了96年收购季的时候,市场上突然多了好几家做树叶生意的,有个,也有公司,货源突然变得紧俏了。”

“这种况下,群众为了多卖钱,直接用镰刀割树枝,树叶里面的杂质严重超标。很多把早上弄回来的树叶只晒一上午,根本就没,下午就拉到收购点去卖。

这种质量的树叶,在堆放时就会发热霉变,如果压制成标准件,一夜的功夫,里面的树叶就会全部坏掉。”

“这样的树叶去上站时,就需要花钱协调收货员的关系了。公司那时的手不够,很多时候,一个货位只有一名收货员。这一年的业务做下来,公司发到连云港码上的货,有的被拒收,发船过去的被索赔,一家好端端的公司,就这一下子被搞产了。”

“在96年的收购季中,有两家公司脱颖而出,这是两家私企业,其中一家是外县的,他们两家都赚了钱。”

“97年收购季开始后,很多在自家村子里设点收购,然后待价而沽,本县的这家企业,利用天时地利之便,自己组织收购、打包、上站,外县那家公司用稍高一点的价格,直接买成品上站,两家也都知道控制质量,到收购季结束时,本县的那家赚了大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