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一万年前(2/2)

着地图:“正常来说,应该是整片的,没有说到就是暂时没发现对吧?”

“对!”

林昭接着讲:“良渚已经开始了稻作,会烧陶器,会制作玉器,也有大量使用竹器,当然,竹器保留下来不多的最大原因是竹子会腐烂。”

“作为钱塘江流域的文明,最要防范的是什么?”

看林双。

“洪水?”

“对,良渚古城外围的北面和西面,存在着一个共计11条坝体共同构成的古代水利系统。由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堤坝以及长约5km的塘山长堤构成,占地很广,控制范围达100多公里,兼具防洪、防、航运、灌溉和滩涂围垦等综合功能。”

“所以?”

“天目山系作为浙江省的雨中心之一,雨水充沛,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形成直接威胁。古通过设计施工高低两级水坝,将大量的来水蓄留在山谷和低地内,用以防洪。

此外,当时通及配套道路系统尚未形成,水运是最便捷合理的运输方式。高坝所在的山谷陡峻,降水季节明显,夏季山洪发,冬季则可能枯水断流,不具备行船条件,而通过筑坝蓄水形成的库容,则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通运输网,方便运输。”

林昭这边解释,林双那边点,仿佛能看到五千年前这片大地上,先民劳作的模样。

“他们在流域的上中下游兴建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有效利用附近一带断断续续的山包和山岗,节省了极大的工程量,这些都充分表明他们已经具备全流域的水资源规划和改造能力。”

林昭看向林双:“竹山正是一个上游地,他们不会忽视。”

“所以您推断,在竹山肯定他们也实施了大量的工程。”

“是的,不但是有工程,肯定有遗址,只是几千年过去,这里都被竹子盖住了。”

“难道真的会在里?如果当年他们利用这些,这早就会被水泡没了吧?”

“所以不太可能是这些,当然,还得让去好好地看一下,也许你没看清楚。”林昭看眼林双,“你这个图不能给出去。”

林双点点:“我那个竹楼的建议呢?”

“那看他们要不要做,我是觉得无所谓。但从县里来说,他们肯定是希望用这个工程来带动产业发展,毕竟这也是个生意。”

生意啊...林双点点,看看林昭。

林昭这通分析给他打开了一个很大的思路,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有话就说吧。”

“我想到了一个东西。”

林双看看窗外,“对来说,盐是很重要的吧?我不知道古什么时候知道盐是很重要的......”

“那应该是非常早了,动物都知道盐重要,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他们早期应该是从岩土里,或是从动物体内得到补充。”

林昭露出微笑。

“你说得没错啊,盐是很重要,中国古代们食用的盐种有海盐、池盐、井盐、石盐。这些盐种分别产自不同的地方,自然条件各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良渚是在近海发展,因为那里靠海,不缺食物也不缺盐。”

“那这里呢?如果这里有大型的聚居点,这里一定需要盐的吧?”

“只是靠运盐进来吗?毕竟这里是上游,还是不太方便吧?”

林双摸着下,“别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生产,盐呢?难道不是作为战略武器来用?总不会是江浙沪包邮吧?”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