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武道之途(2/2)

,也没有答应,抚着鱼叉的肩膀席地而坐。

霸绝枪法是冯氏的家传绝学,只传冯氏族内子弟,上千年来,没有任何例外出现。鱼叉自然知道其中缘由,是以才郑重相求。

冯轩朗其实并不介意绝学外传,却知道鱼叉对武学之途有所误解:“天下学武之千千万万,可真正有所成就的却了了无几,你知道为什么吗?”

鱼叉摇以对。

因为生活所累,他虽然误打误撞跨先天之境,却并没有多少心思修炼武技。所具备的那些基础常识,也大多来源于当年冯轩朗的启悟。

不过也幸好如此。

郑和曾告诉他真气运转一切随心,理虽无误,可那却是到达极高的境界才能办到的。一般的学武之若真敢随心而为,随之而来的几乎铁定是真气紊,走火魔。

鱼叉根本没有正式学过任何一种内功心法,对郑和又惊为天笃信不疑,反而绕过了很多需要多年苦修才能到达的境界。

只有对真气运行之理有着铭刻于心的理解,才敢真正随心而为。

饶是如此,他也险些在宋俊试探他的真气“引诱”下走火魔,功散身亡。

而武技方面,鱼叉就完全发自本能。遇到修为较低的自是占尽上风,可遇上真正的高手,相持之下就会露出其缺点了。

似乎在选择措辞,沉吟了好一会儿冯轩朗才道:“武功的高低由四大因素决定:内功、经验、心态、技法。”

见鱼叉一副静听受教的神色,冯轩朗侃侃而谈:“内功第一。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花巧招式都不管用,所谓以力巧大概便是如此。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三十岁以前大可凭年轻力壮逞一时之威,可随着年岁渐大,身体在自然之力下不断衰老,力既已失,武又何存。”

这一点,鱼叉倒是有体会。

之前宋俊阻止他们追赶黎利时,鱼叉、虎爪和金燕而全力进攻,却全被其轻描淡写地化解。家根本不用什么招式,只需要随手一挥,便绝非他们所能应付得了的。

“那内功该如何修炼呢?”鱼叉只知内功有先天后天之别,其他的就知之甚少了。

冯轩朗转看着鱼叉,满目慈祥,将自己所知毫无保留地盘托而出。

内功的修练由来已久,各种前开创总结的功法更数不数胜。但究其根本,其实并没有多少差别。

体经脉分明,位四布。修练内功之必须先有气感,体会真气在经脉中运行。其后就需要加以控制,让真气以自己的意志为运行方向,游走于各大经脉之中。

达到这一步,才算是门。

门之后,是一片无限广阔的天地,同时也要面对一个无比绝望的现实。

真气的强弱丝毫不能取巧,必须积月累所得,仅这一点将大多数学武之挡在门外。

普通纵有天赋,但为生活所累,哪里能静心修习。富贵者虽不为生计而愁,可财富、权势带来的种种诱惑,又岂是轻易可以抵挡的。

练武者众,功成者寡,能够真正潜心修炼并有所成就者自然就少之又少了。

即使能够心志坚定,刻苦修行,可自然之力又横亘在面前。

能够控制真气运行全身算是门,高下之别取决于真气运气的速度、数量、质量及形式。

而要想通则必须在此基础上专注于某一条经脉及分布其上的位,不断扩张、巩固,以令其出于众之上。

这一选择则因而异,大多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所习的技法。比如练拳者,则必须专注手臂经脉,才能使拳法威力倍增;轻功出于众者,则腿上经脉必有过之处。如此种种。

可很多武技却需要多条经脉相互配合协调,才能达到大成之境。学习一种武功,绝不是学会其招式那么简单,还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契合的内家心法,否则绝难发挥其威力。

这就使得修练者不得不分心,多处兼顾。

而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实是,的生命实在太过短暂。

若要将全身经脉修至大成,普通的即使潜心苦修,至少也需要几百上千年的时间。

这一条漫长得令窒息的路程。

六十岁便是一个坎。若不能在这个坎到来之际冲生死玄关,随着身体机能的衰老,经脉开始萎缩,位开始枯竭,武学之途便很难再有进步了。

所以修炼内功之,终极的目标都是突玄关,摆脱生死束缚。

可仅仅要获得这样的资格,那就得有数十年心无旁骛的修习。除非有大机遇且天赋过,否则仅仅是时间便可击败一切想要踏上武道极致的

至于突生死玄关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江湖中恐怕没几个能够知晓。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