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楚王殿下,这种事情,我哪里敢骗你?(第3更来了)(2/3)
朕就真的要开始考虑宽儿提出的进一步开发江南道和山南道的事
了。”
……
石养最近很开心。
地里的水稻马上就可以收割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产量如何,但是看模样,绝对不差。
更让他意外的是,稻田里样子的
鱼和鲤鱼,如今也都长得很好,完全可以捕捞上来开卖了。
要不是稻子还没有收割,大家想让鱼儿多长点
,好多卖点钱,早就有捕捞起来拿去卖了。
“老石,楚王府已经派
来通知了,明天开始可以收割水稻了,等着稻
割掉了,这鱼顶多还能再养个十天半月,到时候再不卖出去,估计就要掉膘了。”
石富如今也是喜悦并
疼着。
“这些鱼,当初放鱼苗的时候,楚王府的王管事可是说的很清楚的,一半的产出归王府所有,最应该担心怎么卖鱼的,应该是王管事吧?”
石养显然比自己的邻居要看的开。
当初李宽要求推广水稻和鱼共生的种植模式,几乎没有几个佃户是真心支持的。
也就是李宽表示降低半成的租子来抵扣挖掘鱼沟鱼坑的损失,并且所有的鱼苗由楚王府提供,这才让佃户们认真对应。
当然,代价就是所有产出的鱼,有一半都是属于楚王府。
这个比例,可是比地租的比例要高不少。
“楚王府家大业大,哪怕是这些鱼卖不出去,也损失的去呀。”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担心的反倒不是卖不出去。这一亩地放了一千多条鱼苗,成活的估摸着也有一千条,要把这么多的鱼活着运到长安城里贩卖,这才是麻烦。”
虽然石养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西市,但是对于西市的鱼价倒也有几分了解。
正常的活
鱼,一斤卖个五文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碰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卖六七文钱的也有。
但是要是这些鱼死了,那么价格就差不多要跌一半才有
买。
所以,听说西市的鱼摊周围,经常有
等着鱼贩子的木桶里面的鱼儿死去,然后好低价购买。
这种亲眼看着死去的鱼,
感跟鲜鱼没什么差别,但是价格却是差了一大截。
“说的也是,我去打探打探消息,看看其他
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
作坊城的四
马车作坊里
,木匠们最近在忙着一项新的器具制作。
“武姑娘,刚刚我亲自试过了,这个独
车还真是秒啊,结构非常的简单,哪怕是加上了这个大木桶和输气机构,造价也不超过一百文钱,对于许多百姓来说,再实用不过了。”
四
马车作坊是武媚娘分管的,而这独
车又是李宽专门安排下来的任务,她自然是很上心。
“已经制作多少架了?”
明天就要开始开始收割水稻了,与此同时是,稻田里的鱼也要开始运到城里售卖。
这涉及到几百个佃户的地里的
鱼鲤鱼贩卖,并且还关系到以后大家是否愿意继续这样养鱼。
武媚娘也担心自己把李宽
给自己的任务给搞扎了。
“现在已经制作了一百多架了,这个独
车制作起来不难,也就是那个什么输气机构稍微麻烦一点,即使如此,我们明天也可以完成三百架独
车的制作,后天还可以再做两百架。”
“今天制作好的,一会安排
先运到别院里
,王爷明天指不定就需要使用了。”
武媚娘知道李宽很重视这一次的水稻收割和稻
鱼捕捉,这些特制的安装了大水桶的独
车,可是用来运输活鱼到长安城的,可不能到时候鱼打捞上来了,却是没有东西运输,那就尴尬了。
“武姑娘你放心,天黑之前,这一百多架独
车肯定会出现在楚王府别院里
。”
……
秋高气爽,今天是楚王府水稻收割的
子。
房玄龄和戴胄几个下朝之后,直接来到了稻田。
“石养家的一亩地,亩产三百五十二斤。”
“石富家的一亩地,亩产三百四十一斤。”
“石老四的地也已经收割完一亩了,亩产三百二十四斤。”
房玄龄和戴胄的身后跟了几十个管事和胥吏,算是来监督、确认水稻的产量是否属实的。
就连御史台也有几个
凑热闹的过来看看,看看楚王府有没有弄虚作假。
“房相,如今已经收割了几十亩地了,最差的一亩也收了两百八十斤稻谷,这可比粟米的产量要高多了。”
李宽明里暗里的怂恿着房玄龄他们帮忙推动水稻的种植,看的房玄龄一阵好笑。
这个楚王殿下,还真以为只有他一个
心系苍生啊。
这种利国利民的事
,自己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消失?
“楚王殿下,你放心,推广水稻的事
,房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