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务(2/3)
心安理得在镇北道定居起来,肯定得让他们感到待在镇北道的好,要不然现在两地都有公共马车了,
家随时都可以举家回关中,到时候朝廷可就算是白折腾了。”
虽然这个年代对
流动管理的比较严格,大唐的警察总署也在开始在长安城推出身份证制度。
但是要想达到后世那种
员流动监控,哪有那么容易?
所以李宽也没有指望着单纯的依靠把
吸引到镇北道,就一切完事。
他原本是希望按照辽东道的风格,搞一个镇北道生产建设兵团出来。
但是短时间内,并没有那么多的府兵可以调用。
当初辽东道那边,是借着征服高句丽的东风,吸引了一大批的府兵就地安置,所以薛仁贵才能把辽东道生成建设兵团搞的风风火火。
可是镇北道的突厥
,早就被收拾了。
薛延陀
也不例外。
现在留在
原上生活的部落,就没有哪个可以给大唐带来威胁。
所以镇北道驻扎的军队数量,十分有限。
那种平时为农,战争时期为兵的府兵,数量就更有限了。
事实上,大唐大部分的折冲府,都是设在关中地区的。
也就是走的那种强中央,弱地方的路子。
当然,边疆重镇,还是会有驻军的。
“确实如此,大家在作坊城又不是找不到工作,之所以愿意跋山涉水的去镇北道发展,为的就是发家致富。”
唐俭也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
。
“唐尚书要是有兴趣,我建议你可以在镇北道多买一些
场,除了种植土豆之外,养殖
牛和绵羊,应该都是有利可图的事
。相对来说,这种收益会非常的稳定,朝廷也是大力鼓励的。”
李宽对唐俭的印象还不错,所以多说了几句。
“楚王殿下,镇北道距离长安城已经挺远的了,未来我们真的有可能把镇北道修建成一个普通的道,彻底的纳
到统治范围吗?像是各种羁縻州,其实都是朝廷名义上在统治,实际上还是当地胡
自己说了算。”
唐俭这种
,显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忽悠的。
唐家在关中有不少的产业,不去镇北道发展,
子也能过得不错。
所以要他下定决心将家族的发展重心移到镇北道的话,他还是很纠结的。
“只要铁路修到了镇北道,那么它成为大唐的一个普通道,就是一个必然的事
。不过这肯定需要时间,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终归铁路是可以修过去的。”
修铁路可是比修水泥路更加花钱,特别是这个年代的钢铁价格太贵。
所以李宽也没有信心在短短几年内就把大唐主要的官道给修上铁路。
“好!既然楚王殿下你有这个信心,老夫就安排
去镇北道买上几十万亩的
场,把种植业跟畜牧业给搞起来!”
唐俭
的看了李宽一眼,发现他不是在开玩笑,便下决心去试一试。
毕竟,唐家家大业大,哪怕是在镇北道的投资失败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并且唐俭相信,如果自己真的失败了,李宽应该会想办法在其他方面给自己补偿的。
……
难波津如今是倭国最繁华的城市,哪怕是都城奈良也比不上。
在这里,不仅有大唐的商家出没,还有新罗、百济、南高句丽,甚至是南洋一些国家的商
的身影。
东海渔业肯定是这里当之无愧的霸主。
在难波津码
附近,就是东海渔业在倭国的驻地。
四周高耸的城墙,占地超过一千亩,简直就是一座城中之城。
事实上,这里确实就是一座城中之城,倭国的律法是管不到这里的。
说的不好听点,哪怕是唐
在难波津杀了
,只要躲到了东海渔业驻地,那么安全就有保障了。
当然了,这样的事
肯定是要尽量避免发生,要不然次数搞多了,就把大唐的名声给搞坏了。
“孟统领,这一次的任务,还需要你们东海渔业多多配合,争取在一个月内完成。”
当王有才来到难波津的时候,首先就去到了东海渔业的驻地寻求帮助。
“王郎君,你太客气了!当年楚王殿下安排我留在难波津,为大家服务的嘛。这一次楚王殿下专门安排你过来,不管是有什么需求,你只管提。只要我能做到的,肯定全力支持;如果是我做不到的,我也想办法去克服。”
孟浩在倭国待了十多年,可谓是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不过,他倒是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知道楚王府才是自己的根基。
一旦李宽不再信任自己,或者自己在难波津损害了楚王府的利益,那么自己就没有明天了。
这个王有才,孟浩虽然是今年才听说,但是单单他能从天竺给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