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雨后春笋般的发现(1/2)
“哈哈,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个锌的发现居然这么简单。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郎君,渭水书院的这个提议,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范阳卢氏的化学研究院里
,卢明高兴的用镊子夹着一块锌锭。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努力,郑海和长孙冲谋划的事
,居然很顺利的得到了观狮山书院的同意。
这让大家都感到有点意外。
其实要是他们知道后世的论文,本来就要求所有的发现都必须具备可重复
,否者你说你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然后ps一堆图片出来,一不小心,诺贝尔奖要是颁发了给你,那个笑话可就大了。
倭国有个科学家就是通过造假,差点就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李宽听到观狮山书院汇报上来的消息之后,很快就同意了针对《科学》等各种杂志的新规定。
相应的,锌和铬的发明实验过程,也在《大唐
报》上面进行了简单的刊登说明。
至于更早之前的论文,一般是不追究的。
但是如果有
提出了质疑,作者也需要公布可重复
作的实验过程。
“我差点忘了,碳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化学反应材料,不管是跟各种金属氧化物还是跟其他的化合物,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在观狮山书院化学院的教材之中,都是有记录的。”
卢原看着眼前的锌锭,为自己之前的愚蠢而后悔。
“以前我们主要是被固定思维给局限了,接下来的各组实验,我觉得都可以安排碳和氧气作为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尝试,看看他们在跟碳一起加热,或者还是跟氧气一起加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卢明有一种预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矿石作为化学反应的原材料过程中,很可能就会产出一些大家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新金属。
这些新金属,也许外面上跟现有的某种金属可能会有一定的相似
,但是物理和化学
能都会有差异。。
“没问题,我们化学研究院的
手现在已经有五十多
,多上几组实验也是好事。
要不然到时候所有的发现都被
抢了先,那就郁闷了。”
……
整个贞观二十年的三月份,大唐的学术界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新成果给狂轰
炸了一回。
锌的出现,很快就让大家发现了镀锌的好处。
不仅水管开始使用镀锌钢管,就是永久自行车作坊和奔驰四
马车作坊,也都纷纷的推出了增加镀锌工艺的豪华版马车。
而铬的出现,也让镀铬零件开始出现在世
的眼中。
虽然采用熔融镀铬的工艺,加工比较复杂,效果也没有镀锌那么好,但是至少证明镀铬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最关键的是锌和铬的发现过程的公布,让各个书院的学员都对如何发现新的金属有了理解。
原来,想要发现一种全新的东西,难度并没有那么高。
要是大家够仔细的话,在书院的实验室里
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么一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自己也能成为大唐皇家科技奖获得者的可能,各个书院的实验室变得
涌动。
大家的思路是差不多的,谁动手够快,谁的运气够好,就有可能成为新金属的发明家。
当然,元素周期表上有那么多的元素,想要单纯的靠着这么简单的实验就全部发现出来,显然是根本不现实的。
但是在铁临近的几种金属,却是接二连三的被发现了。
“王爷,您前几天为了回应锌和铬的发现,在《大唐
报》上面专门撰写的文章,其中提到的锰和镍,似乎都被
发现了。”
刘界作为观狮山书院的负责
,《科学》杂志的每一期文章,他都能够提前看到。
不过,这一次《科学》还没有正式发表,他就拿着样刊来找李宽了。
“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锰和镍都发现了?”
李宽很是惊讶的看着刘界,然后接过了他手中的《科学》杂志。
讲真,虽然李宽想要通过推进锰和镍的发现,好好的促进一下大唐特殊钢的发展,但是也没有想过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结果啊。
都说雨后的春笋,蹭蹭蹭的冒出来。
这贞观二十年三月的大唐科技界,各种发现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啊。
这可绝对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年。
指不定过个几百年,贞观二十年会被称为化学界的奠基之年,或者是
发之年呢。
“是的,按照这两篇论文的描述,他们认为自己发现的就是王爷您说的锰和镍。”
“一种灰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的发现?”
李宽看了看标题,在看了看作者,忍不住惊讶的说道:“又是这个卢原?他这是开挂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