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农学院的发展(1/2)
在连续几天
暗的天气之后,长安城迎来了贞观二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不过街面上的
群却是不见减少。
有了棉袄这个物美价廉的保暖衣物之后,大唐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已经没有那么强烈。
长安城百姓的收
,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加。
但是蜂窝煤、棉布、棉袄这些御寒物资的价格,却是基本上没有上涨,甚至是在逐年下降。
这么一涨一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立马就上了一个台阶。
临近年底,李宽也变得愈发的繁忙起来。
对于农户来说,菜地里的菘菜和莱菔,如今都被存
地窖之中,为即将来临的寒冷冬天做准备。
楚王府有大规模的暖棚,倒是不用担心冬天的蔬菜供应。
对于长安城的勋贵富商来说,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了。
当然了,普通百姓想要在冬天尝一尝黄瓜,那还是有点小奢侈的,没有几个
舍得。
“王爷,今年农学院实验田里
种植的菘菜,平均每颗的重量可以达到六七斤,一旦普及开来,以后菘菜的价格就可以进一步的下降。
甚至一些百姓要是家中地少的话,单单种植菘菜都不至于饿死了。”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实验田中,许敬宗跟刘界亲自陪着李宽在参观菘菜的最后收割。
虽然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了,但是农学院的学员们和帮工还是忙活的热火朝天。
经过了联系十几年的改良和培育,大唐的菘菜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后世大白菜的样子了。
如今只要把最新的菘菜进行推广,大唐百姓冬天的蔬菜问题就真的差不多解决了。
就以现在西市中菘菜的售价来看,一文钱就能买到一大颗。
要是节约一点,这么一大颗菘菜,足够一家五六
吃个两天了。
如果自家院子里有一些空地的话,直接种上一点菘菜,更是直接可以自己解决吃菜的问题。
“这个菘菜确实算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了,农学院里
可以好好的总结一下菘菜培育过程中的经验。
这个农学,看起来都是跟田地打
道,有些学员觉得研究农学没有什么前途。
但是其实这个观点太过片面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菘菜经过培育之后,各方面的
况会有变化?
这里面背后蕴含的原理是什么呢?是不是有什么遗传因子在里面起到了关键
作用?
这些遗传
因子的属
又是什么样?
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农学院里
的研究项目,可以扩展到遗传学的研究,扩展到生命的起源研究。
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是非常非常多的。
特别是跟格物学院中不断改进的显微镜相结合起来,对于农学的研究,将来必定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观狮山书院发展到现在,李宽对它有了更高的期待。
如今书院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大唐第一书院,世界第一书院。
再考虑到这些年各种技术的进步,后世十七八世纪的研究成果,都具备了研究的可能
。
甚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挺多东西,在现在也具备一定的研究可能了。
这个背后蕴含的东西,可就非常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李宽最重视的都是格物学院,以及后面成立的化学院。
对于农学院的事
,关注的比较少。
这让不少教谕和学员心中有点失落,也对前途会感到一丝迷惘。
借着新式菘菜的采摘,李宽专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大家进行了分享。
大唐如今各个书院每年毕业的学员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大唐对
才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具体的一些领域里
,出现高端
才表面上过剩的
况,也是有可能的。
就像是农学院的学员,毕业后除了进
各个衙门之外,去处还真不是很多。
农学院的研究所,不像是格物学院,数量非常多。
每年那么多的学员毕业之后,想要留在观狮山书院继续任教,难度非常高。
李宽现在就想着拓宽一下农学院的研究范围,增加一些研究所。
“王爷,农学院的研究,还能用上显微镜?”
温光在旁边忍不住问道。
作为农学院蜂蜜研究所的负责
,他算是农学院里
混的比较好的了。
这一次李宽来农学院,他自然也是跟在刘界身后。
“那当然!比如这些农作物,它们的生长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在光照比较适量的时候,农作物才能顺利的生长?
如果能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