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一起草方格(2/2)
意涵拿的主意,两个男的都没意见。
他们很快收拾了一下,一行
跟着
扎村的村民们进了治沙区。
在三名游客虚心学习的目光中,陈牧又开始科普起来。
所谓治沙,沟沟道道很多,不过说白了,就是两步:一是固沙,二是种植植被。
这两步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
想固沙,就要先做
方格。
一米乘一米的
方格是大夏治沙
六十年代的伟大发明,能够有效的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国外许多国家都专门派
来学习这项技术。
据说
方格的出现来自于一个偶然,在固沙治沙初期,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植物固沙完全行不通。
治沙
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
席铺面等方法,都不成功,效果很差。
直到有一天一个职工临休息的时候,随手捡起驼队洒落下的一捆麦
,用铁秋把麦
进沙子里,就这么离开了。
几天后风沙过去,大家发现其他植物全被黄沙吞噬,只有这捆麦
坚强的挺立在沙丘上,从此这“一锨
”开创了大夏
的治沙历史。
扎村的村民要做的,就是制作
方格。
村民们把麦
杆子平铺在地上,形成一个个一米乘一米方格,然后用铁锹把麦
扎进沙子里,留三分之一竖立在外,然后再把沙子拨向麦
根部,使得麦
牢牢竖立在沙地上。
其实这事儿做起来并不难,可难的是一直不停的做。
扎村已经做了许久,他们铺好的
方格有一千米长,两百米宽,整片连在一起,一个方格接着一个方格,无比壮观。
三名游客每
尝试做了十来个方格就停下了,算是体验过了。
李意涵举着相机,不断拍照,拍拍这里密密麻麻的
方格,拍拍村民们劳作的
景。
等到拍完了,她走到陈牧的身旁,说道:“要不是来了这里,我都不知道治沙原来是这样的。”
听见这样的话儿,陈牧想客气说一句那你以后多来看看,可却觉得自己特俗,索
闭嘴了。
李意涵继续说:“我是一名实习记者,这一次回去就要正式开始工作了,我一定会把这里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全都写出来,让更多的
看到这里的
和事。”
记者么?
陈牧对记者无感,不过心里却暗暗感叹现在的
记者真好看。
完成“治沙体验”这个项目,一行
开始回程。
无惊无险的回到加油站,成子钧他们三
当天晚上就开车走
了。
他们感觉有些依依不舍,因为这次来得太仓促,还没怎么玩够,尤其陈牧告诉他沙漠边缘还有好几个小村落没能去看看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很遗憾。
陈牧也有点依依不舍,毕竟他感觉自己和李意涵在这几天的相处中开始“有feel”了,如果能多相处几天,来一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
也不是不可能,可惜啊……
当然,临走前成子钧多塞给他的两千块,让他不舍的
绪稍稍得到了缓解,这仨客
真是挺实在的。
在夜色中,挥手看着那辆悍v的车灯彻底消失在公路远处,陈牧这才有点疲惫的转过身,走回加油站。
……
车上。
李意涵坐在后排,上车后一直看着车窗外,什么话也不想说。
副驾驶座上的李意乾转
看了妹妹一眼,想了想后,轻声问道:“怎么,不舍得了?”
李意涵没说话,连动都没动。
李意乾又说:“意涵,那小子就是个开加油站的,大家萍水相逢,仅此而已,别想太多。”
李意涵突然开
:“你闭嘴,我不想听。”
李意乾无奈的耸耸肩,看着前方,不再说话。
沉默了一会儿,倒是成子钧有点忍不住,笑道:“不管怎么说,那小子真是挺有意思的,嗯,下次要是再有机会,我还会来找他玩。”
说话时,他脚下加了一把油,车子沿着公路更快的呼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