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笑(2/4)

了,依旧是有点不习惯这种气候,感觉和干燥的北方完全不同。

好在也不会出现水土不服这种事情,就连吃的这方面,重庆也是大城市,包罗万象的,包括饮食也是。除了哪一次出去他想吃鸳鸯锅,其他桌的人奇怪地看了一眼他,其余时候都还挺好。

就像今天上午拍戏一样。

韩升有一个镜头

所以先拍周东雨的部分,她那个长,导演给她留足了时间。倒是没有想到,韩升这段导演也留足了时间去拍摄,说要有那种感觉。

什么样的感觉...

导演没说。

只是说,别看就这一个镜头,但我希望你能用这个镜头先给观众一个先入为主的欺骗。

...

“来,各部门准备,3,2,1,action!”

教师,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职业,某度百科上写着,这是一份以教育为生的职业,也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最近几年也很热门,每年考教资的时候,都上热搜。

不过这不是今天故事的关键。

陈念是个教师,看起来,她是教英文的。

跟所有老师一样,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备好教案,站在讲台上,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认认真真地教导他们课程。

又或许,并没有那么认真。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is our playground”

白板上,周东雨写下了上述三个句子。镜头给了大特写,只能看到她长发微卷,搭到了肩上,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表情真带着点教师的范儿。

看这开头,导演就松了口气。

人物立住了,因为这是一个近景大特写的拍摄方法。

这样的方法,意思就是摄影机基本上怼到演员脸上去了,只能给拍出来的画面大概就是,大家去拍证件照时候镜框里呈现的范围。

这样的拍法,在影片一开始就很大胆。

因为它给观众信息更少。

所以演员要从有限的信息里,给观众足以相信和联想的细节,包括表情什么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放弃了那么多信息自然不是平白无故的,这种情况下,往往就是要强调少数的那么一两个点。

“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was和used to be的区别呢?”

下一秒,她开口

画面里,或许很多人看到这时候才发现,她提问的时候脸上才带了点生动的色彩:“哪位同学知道?”

“was是过去的意思。”有群演学生回答。

周东雨很快便接上:“其实两者都是曾经的意思,但不同之处,如果用used to be的话,就有一种失去乐园的感叹。”

“...”然后监视器边上,也在围观的韩升就也感叹了:

他要是第一次听,会感觉啥啥啥?

你高中老师同意么?

哦不对,应该是初中学的这个吧,这失去乐园的感叹是怎么来的...

这真的是韩升拍的第一部文艺的片子,导演给的资料给得很足,老师们也一直帮他理解。但其实对于韩升来说,有时候还是满不同的。

就比如台词上的理解,其实就和这句翻译很像:

如果之前拍的,是直译的话。

这个就是意译。

他觉得这些角色,更多地,是添加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来理解一些东西的,更个人化。

是的,比较个人

《少年的你》,或者说很多其他文艺片,重点展现的东西里面,肯定有一个“人”字。就是那种电影可能拍的颠三倒四,有的逻辑都不清楚,故事都乱糟糟的,但是人一定是很能让人记住的。

显然,陈念就是那个让人记住的人

“大家都记住了吗?那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吧。”

“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is our playground...”

台词重复,她的眼神却渐渐放空,似乎看见了远方的...

“咔!很好,状态不错!过了!”导演宣布。

“额,导演,过了?”

韩升有些愣神:“不再保一条?”

“已经超出我的要求了,保一条也未必能有现在的状态,反倒会消耗演员的情感。”

以导演拍文艺片的视角来看,演员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遍演的时候也是最珍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