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曹操用人策略(1/2)

孙权的平衡之道思考完后,莫连山又不知觉想到曹,曹的用策略。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他们的平衡之道有许多不同,根源却是各自位置得到的方式不同。

关于曹的故事,是原剧里描述最多的,最能体现一个真实又有才能的君主。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大动的时代。以曹、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搏斗。

“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才对他们功业的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才中争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是一场争夺才的大战。“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事哉!”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才为争夺江山打下了基础。

这些谋士为曹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给予的待遇不低。曹对于才没有感过剩的时候,多多易善。知道司马懿有才,便让他出来做官。可司马懿称病不出,曹便吓他说不出来就收监,司马也只好出来了。

对于才,没有阅历和门第的偏见。那么,同时从历史上也可以看出才对于曹的重视。

三国是兵慌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演义》是世的故事;世之中,最聪明,计策最多,策略最绝,物最富有色采的。但这些计策,策略,物都在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付趋复杂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具有借鉴。

对于曹的用之道,莫连山慢慢也摸索出了几分门道?。

前期的五位重要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都是主动投奔曹的,其中有四个来自曹的对手的阵营,郭嘉和荀彧是从袁绍那里投奔曹的。

郭嘉临走的时候跟袁绍的谋士说了一番话,这番话很重要,郭嘉是这么说的,他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这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智慧的,尤其是一个准备做谋士的,要能够善于为自己选择一个好老板。你要是老板选错了,那你这一肚子的学问、知识、谋略,那你就没有用武之地;如果你老板选对了,那你就可以功成名就。

第二层意思,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为什么呢?袁公徒效周公之下士,那么周公是如何下士的呢,“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说他正在洗,突然有通报说有一个才来了,马上停止洗,把发抓住去接见。

正在吃饭的时候,有通报说才求见,马上把嘴里的饭吐出来,然后出去接见。洗一次他三握发,吃一餐饭他三吐哺,他非常尊重才,求贤若渴。

郭嘉说,这个样子袁绍是学会了,但是没有学到周公的髓,所以袁绍的礼贤下士是靠不住的,何况袁绍本还有一些什么毛病,所以袁绍不是好老板。还有第三层意思,郭嘉没有明说,我们可以猜出来,那就是曹是个好老板。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谋士郭嘉的眼里,曹才是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所以他才毅然决然地离开袁绍投奔曹

也就是说,才都是择贤主而归附的,因为才只有在一个好老板手底下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生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才能做一个好老板呢?

第一是:知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对曹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善用或者知善任,是统一的。

什么叫知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才;

第二,知道这些是哪方面的才,或者那种类型的才;

第三,知道把这些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善任,知善任第一是知,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

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

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这两个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获得了丰厚的粮和经济基础。

这就是曹的第一个特点,知善任、唯才所宜。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不疑。这个是用的一般原则,疑不用,用不疑,会用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曹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第一他身处世,世的特点是什么呢,心浮动,际关系紧张,之间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