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福建巡抚(续)(1/2)

慈溪是地名,也是一条江的名称,上接姚江,江水滚滚向东南而去,在鄞县转了个弯,向东北方向注甬江。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王寅站在船左顾右盼,周围船帆如云,远远眺望,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如蚂蚁一般到处都是。

“商路畅通,商贾自然云集宁波。”郑若曾笑道:“据闻不仅是两浙、苏松、常州,江北及江西、湖广均有商奔波而来,如今已近寒冬,依旧不减盛状。”

“早知如此,总督大……”王寅叹了气。

郑若曾摇摇,“展才和总督大约定,后者招抚,前者主持通商……展才一意主持通商,刻意将总督大排斥在外。”

“为何?”

郑若曾苦笑道:“不外乎怕后清算,将通商一事卷其中。”

王寅又叹了气,其实只要眼睛不瞎的,脑子没坏的,都知道严党虽权势滔天,但严分宜已经七十有八,说不定哪天一跤跌倒就得升天。

船只驶鄞县,停靠在客船码处,王寅和郑若曾并没有下船,一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上了船,恭敬行礼道:“拜见两位世叔。”

“句章乃我等密友,无需客套。”王寅笑吟吟挽起年轻,“此番还要请小友为向导。”

“分内之事。”

这青年就是沈一贯,沈明臣的侄儿,如今是鄞县生员,正摩拳擦掌准备明年的乡试。

船只很快转向,驶甬江,径直往镇海而去,王寅指着不远处向东南方向的另一条河流,“那是通往哪儿的?”

“往东钱湖。”沈一贯笑着说:“不过那是死路,不能出海。”

“那为何如许多船只都往东钱湖去?”郑若曾诧异的看着那条河流上的船只。

“虽说宁波府于镇海侯涛山设市通商,但盘查甚严,多有大户购置茶叶、绸缎等货物,但荆川公不许出海贩货。”沈一贯笑道:“所以现在都学明了,先确认能不能出海,弄到出海文书之后,再去收购货物,而镇海县附近不许停靠太多船只,所以索停在东钱湖。”

“有点意思。”郑若曾点道:“半年前展才无中生有,平地抠饼……”

一旁的沈一贯忍不住笑出来了,“此事已传遍东南,都说龙泉公好手段。”

“当年就是少年英杰。”王寅笑道:“通晓军机,长于大局,于选兵,数度败倭,更兼擅财计……京中传闻,大司农扬言,放在唐宋,展才后当为计相。”

顺江而下,又是顺风,船只很快抵达镇海,郑若曾、王寅细细看去,心里诧异不已,在沈一贯的指引下迈步下了码,沿着热闹的商市步行,附近商铺云集,来往的客商什么音都有。

街道两旁多有客栈、食铺,各类小吃琳琅满目,还听得见悠长的调子,“钱家猪蹄嘞,钱家猪蹄嘞……”

沈一贯兴冲冲的跑去买了四五个,回来一分一个,一边啃一边说:“卖钱家猪蹄的多了,但这家最是正宗。”

郑若曾无语的看着如此热闹的一幕,再看看被塞到手里的猪蹄,低闻了闻,苦笑道:“果如传言,如飞来一城。”

王寅踮起脚尖眺望远方的城墙,“还好远才进镇海县城?”

“不不不,现在已在镇海县城里了。”沈一贯解释道:“因县城往东即是侯涛山,南边是甬江,只能向北、向西延展,旧城墙还没拆,据说年后动工修建新城墙。”

“若是商船就直接停靠在侯涛山那边,城方便的很,但客船只能停在这边码,步行要两刻钟左右,不过年后就方便了,县衙已经出了公文,年后在……喏,那边修建新路。”

虽有要事来拜会钱渊,但也不急于一时,郑若曾和王寅缓缓在街道上踱步,他们听见了无数夹杂各地方言的叫卖声,他们看见了无数新奇的货物,甚至还亲眼目睹了一场易。

一个看起来像个杀猪匠的粗壮汉子实则是个海商,从一个江西商手中购得五百斤茶叶。

边上有路在说,“老姜过年都不回去,还要往南洋跑一趟。”

“但跑这一趟,至少这个数字!”

郑若曾瞄见路比划了个手势,在心里默算了下,这一趟府衙那边至少有五六百两银子的税银。

一行缓缓城,王寅低声道:“伯鲁兄,如何?”

郑若曾思虑良久,才开道:“勃勃生机。”

的确,所见所闻让郑若曾目眩神迷,但给他留下最印象的是,这儿有着大明他处没有的勃勃生机。

郑若曾沉默的在心里想,这就是那位相识多年的小友想要的吗?

这一趟来镇海,实则是胡宗宪私下所托,总督府诸多幕僚,王寅最得胡宗宪信任,郑若曾和钱渊

但如今,郑若曾没有一丝把握,因为他现在看清了,镇海有如今的模样,不说所耗用的财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