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不讲规矩的乱拳(1/2)

看下面诸都闭不言,隆庆帝笑道:“记得展才曾一力举荐胡宗宪、吴百朋统率抗倭,朝中均赞展才举荐得。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下面更是没说话了,当年那些事……被胡宗宪、吴百朋取代的是杨宜、阮鹗,一个是徐阶的,一个是李默的

沉默的居然是李默,他和随园一直不合,只通过林家有间接来往,他咳嗽两声,“展才眼光毒辣,早有耳闻,不言随园俊杰,多年前展才便与叔大好,两共举荐一,必能担此重任。”

刚才还低着的高拱立即补充道:“不过如今倒是不好说了,毕竟分了辈分。”

后面的吕本差点笑出来,这倒是,一个娶了姑姑,一个娶了侄……不过好像哪个都不认那个“徐”字。

这也差不多就是这段时内阁的状况了,李默、高拱两合作默契,你一刀我一刀,刀刀往徐阶心窝子上捅。

徐阶微闭双眼,开玩笑,在严嵩严世蕃的迫下都能忍十多年,这点羞辱……他真的不在乎,反正缩已经做了那么多年了。

此事商定,接下来隆庆帝又谈起那些下狱论死的方士、道士,进了昭狱,锦衣卫那边十八般手段使出来,隆庆帝都被气得私下大骂……那些方士个个都是豪富,哪里来的银子,肯定是从内承运库里弄来的啊。

徐阶在心里盘算,门生胡应嘉、王本固应该已经将奏折递到通政司了,虽然通政使是钱铮,但左通政却是徐阶的学生,钱铮是拦不住的。

只要奏折递内阁,就能掀起舆论,徐阶就能顺理成章向隆庆帝请复议曾铣案。

就在这时候,李默和高拱对视一眼,前者出列,扬声道:“陛下,臣自正德十六年仕,历嘉靖一朝,嘉靖二十九年,鞑靼兵京师,国威大损,之后连连南下,边塞烽火不断。”

隆庆帝诧异于李默提起多年前的旧事,点道:“此当分宜之罪。”

庚戌之的罪魁祸首是严嵩,这是朝中有识之士的共论。

“的确是分宜罪过,但其罪首在何处?”

有默契的高拱出列高声道:“分宜之罪,首在冤杀故三边总制曾铣,请陛下许复查此案。”

蛇形闪电在长空中一闪即逝,却短暂的让不大的殿内一亮,映出脸色惨白,双目失神的徐阶,紧接而来的是轰隆隆的雷声。

李默、高拱提议复查曾铣案,其实这是不讲规矩的行为。

什么规矩?

按常理来说,这种事……一般是以科道言官上书为试探,然后掀起舆论,最后才呈到皇帝面前。

这种方式在明朝很流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隐藏在科道言官背后的那些大佬不需要亲身上阵,他们会根据形势的变化来选择策略。

明朝中后期,科道言官其实是参与政治斗争的主要力量,他们是先锋,也是主力,几乎每一次政治斗争都是以科道言官的弹劾拉开序幕。

虽然徐阶也考虑到此事一旦上奏,李默或高拱来抢桃子的可能,所以也做好了准备,两个门生上书,奏折送进内阁,他立即正式出面。

在计划中,就算被李默、高拱分润,但大还是属于徐阶的,原因也很简单,上书的科道言官胡应嘉、王本固都是徐阶的门生。

而今天,李默、高拱没有任何预兆直接在隆庆帝面前提议复查曾铣案,这算什么?

这是不讲规矩,这是要拳打死老师傅啊!

如同一柄铁锤狠狠砸在顶,徐阶有些晕眩感,他沉默的听着高拱、李默时而低沉时而高昂的话语,心里懊悔不已。

实际上,虽然是嫡亲父子,但隆庆帝对嘉靖帝的种种不满……这是谁都看得出来的。

从道士、方士下狱论死,到嘉靖帝丧事的从简办理,再到停睿宗明堂配享之礼……差点连爷爷都不认了。

但这些只是私绪以及皇家内部事务,具体到朝政上,还没有太多的举动。

徐阶曾经私下猜测,这个机会很有可能是留给高拱的,等高拱阁,主持平反冤狱诸事,树立威望……这就是徐阶动手的原因和理由。

不动手?

难道等着高拱取而代之吗?

内阁首辅是不能降级的,要么维持现状,要么滚蛋回家,今年才五十多岁的徐阶能接受吗?

徐阶没有想到的是,高拱还没阁就提议复查曾铣案,而且还是如此单刀直在陛下面前公然提议,更是和自己在内阁最大的对李默同气连声。

“袁公本为百年计,晁错翻罹七国危。”隆庆帝起身叹道:“天下何不知曾铣之冤。”

这句是曾铣被杀之前留下的遗言,朝中颇有知晓。

“曾子重嘉靖二十一年先总督陕西军务,后任三边总制,胆略无双,长于用兵,数败俺答。”李默也叹道:“自其为分宜谗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