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扯淡(1/2)

“确实是华亭门下。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钱铮也做出同样的判断。

这是很简单很直接的判断,一般来说,新科进士是不能都察院的,顶多是六科。

御史的来源主要是外放的年轻进士,一旦吏部考功司考核优异,就能调回京都察院,胡宗宪、方钝、陆一鹏、孙丕扬都是例子。

但还有一种况,就是司……这个机构基本就是跑腿的,掌传旨、册封,而且因为必须是进士出任,所以被视为新科进士没地儿去的最后选择。

但是,司,一旦表现优异,就能直接调六科为给事中,甚至调都察院为御史。

这是一条捷径,但并没有太多肯走,原因很简单,太熬了,如果外放运气好的说不定三年就能回京都察院,但如果进了行司……熬到两鬓发白都未必能出

所以,想走这条捷径,就必须有所底蕴……说的明白点,就是背后得有,否则都是跑腿,还能分得出高下优劣?

如果背后有,很快就能转为科道言官,没背景,发熬白了还在跑腿!

比如当年在会试、殿试被钱渊揍了两顿的邹应龙,司后的第二年就调都察院为御史了,他在会试之前就投徐阶门下了。

说起来,邹应龙还真有点倒霉,历史上他留下名号就是因为成功弹劾严嵩、严世蕃,结果这一世……

能将魏时亮这么快从行司转都察院的并不多,其大发厥词直指高拱,再加上去年末张永明出任左都御史的时间点……基本可以确定,要么是李默,要么是徐阶。

而如今李默还延绵病榻,怕是有心也无力,那只能是徐阶了。

这也符合徐阶一贯的做派,毕竟即使在严嵩执政时期,徐阶就将大部分力放在都察院中,如今的左都御史又是他的党羽。

钱渊不是专历史的,当然不知道,历史上高拱、徐阶党争,冲在前弹劾高拱的科道言官,除了领的欧阳一敬、胡应嘉之外,就要数魏时亮了。

“华亭欲争宁波知府?”钱铮迟疑道:“浙江巡抚、浙江巡按都是他门生,还要宁波知府?”

“身为元辅嘛。”徐渭冷笑道:“只不过这几个月来,传闻内阁中,华亭事事俯首高新郑……”

这种事说起来是有点坏规矩的,巡抚、巡按加上天下第一知府,但身为内阁首辅,有时候是能小小逾越的……当然前提是当今皇帝不是嘉靖帝那种喜欢玩弄权术的货。

“未必。”孙鑨低声道:“找打探了下,魏时亮此倨傲,不让当年李时言。”

钱渊摸着下整理的整整齐齐的胡子,缓声道:“不急,不急,再看看,再看看。”

徐渭低喝道:“还再看看……张孟男若出任宁波知府,你再动手脚,那就是和高新郑短兵相接了!”

孙鑨和钱渊都沉默下来,而钱铮怔了会儿,“动什么手脚?怎么就短兵相接?”

“张孟男能撑得起这幅胆子吗?”钱渊面无表道:“此等大事,必追根求源。”

孙鑨点道:“的确,若魏时亮只是自行其是还好,若是得华亭指使……”

“两者有隙?”钱铮神一振,“这么快!”

去年末才结盟,今年三月就要分崩离析……的确快了点,或者说高拱的咄咄,让徐阶难以忍受。

虽然徐阶之前在朝中忍了十多年已经历练出来了,但高拱可比严嵩跋扈多了,别说暗地里,就是明面上都不给徐阶留点面子。

安静了好一会儿后,钱渊摇道:“无论是自行其是还是华亭指使,没什么区别……”

孙鑨默默点赞同,魏时亮身为徐阶门下,斥责高拱揽权……这是事实。

徐渭试探问:“弹劾高新郑?”

“弹劾高新郑……”钱渊迟疑了会儿,“有选?此事若是泄露,怕是偷不成蚀把米。”

孙鑨咧咧嘴,“不要上书弹劾,放点消息出去……”

“不错,不错。”徐渭点笑道:“绕几个弯,还是文中想得周到……呃,找得到。”

钱铮完全听不懂,“弹劾高新郑作甚?”

“当然是为了宁波知府!”钱渊义正言辞道:“张孟男不过两年知县,有何德何能出任宁波知府?”

“那谁有资格?”

“自然是登之。”徐渭跟在钱渊后面扯淡,“论对东南商事,郎中一级中,何比登之更合适?”

孙鑨看了眼钱铮,忍笑继续扯淡,“展才简在帝心,说不定能求得陛下例。”

钱铮还真有点信了,迟疑道:“但天官杨惟约和高新郑……”

“总有办法的。”钱渊打了个哈欠,这几天多哥儿晚上有点闹腾,搞的做老子的有点累。

“董家的事不急,等宁波知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