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父子同拜相(2/3)
个又一个的群休,比如齐州的老乡,山东的老乡,瓦岗的老兄弟,秦王府的老伙计们,又或者是军方的同袍。
再比如秦琅的三卫旧同事们,长安县的老部下,镇抚司的老部下,转运司的现任部下们,崇贤馆的学生们,家长们·······
当然,京中那些什么关陇名门啊,山东士族啊,也都有过来看望,不过这些,就真的只是来瞧一下,看看秦琅死了没。
看到秦琅挺好的,心里是掩饰不住的失望啊。
这小王八蛋唆使着陛下搞什么税法改革,这是要砸大家饭碗啊,这种就该早点死了才好。
程咬金等世伯世叔们,这些个武将一个个都拍着胸脯对秦琅说,这次是那些该死的世家在向我们这些军功新贵宣战呢,咱们这次一定要弄死他们。
山东新贵们过去多是以土豪为主,当然也有不少如张亮、郭孝恪这样的贫民无赖起家的,他们以前是上不得台面的,只能在乡里蹲。如今终于跟对了皇帝,也在朝堂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可那些关陇贵族、山东士族们依然还是对他们瞧不起,总想把他们又打压回去。
平时大家吧,能忍则忍,还想着和气生财,花大量赔门财什么的,想办法娶他们的寡啊,老姑娘啊,甚至是捡他们家的
鞋,但结果
家更瞧不起这些热脸贴冷
的行为。
大家也恼啊。
如今矛盾升级了。
大家心里都清楚,秦琅的遇袭,肯定是跟税改有关,也肯定是那些关陇名门和山东士族下的手,至于是哪一家,暂时还不清楚。
虽说老兄弟们也觉得秦琅的税改是瞎折腾,毕竟对大家没好处,可不管怎么说,秦琅也是自家,是咱们山东军事新贵里最杰出的年轻一代领
,若是就这样被暗算了,将来山东新贵就后继无
了,以后长出一个有本事的被
掉一个,大家还有何未来可言。
在这事上,大家必须同仇敌忾。
一群糙货现在虽然不是公侯就是将军了,但骨了里还是一群糙货,是一群发户,他们还是有些自卑的,但他们更敏感,谁敢欺负他们,他们就跟谁急,是愿意拼命的。
大家都在跟秦琼说,咱们他丫的。
秦琼做为军功新贵们的领袖,但却很低调,一直不吭声,只说相信朝廷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有急,可秦琼不为所动。
他是大佬,所以一举一动影响巨大。
更何况,儿子已经跟他了底,反击早已经开始了。秦琼要的是结果,所以并不想搞的声势太过浩大。
他更愿意让长孙无忌领。
秦琅很清楚,虽然现在贞观新朝上,关陇军事贵族、山东士族名门,还有山东军事新贵,已经三足鼎立,但山东军事新贵们虽然在朝堂上占据了不少位置,可缺的是底蕴,或者说,本身就是李世民故意扶持起来的打手群,是用来抑制老牌关陇贵族,和士族名门的。
因为山东新贵们是最听话,也最离不开李世民的,他们的根基就是李世民,不像关陇贵族,那都已经好几代了,是代北军跟关陇豪强士族的结合体。而关东士族更是年
轰轰的有着几百年的雄厚底蕴,经常要连皇家都鄙视几回的。
可说到底,山东军功新贵们底子最薄,所以最好是低调一些。
皇帝说动手,才能动手,得保持一个打手的专业素养。
等了三天。
唐临的弹劾表章终于经杜淹批复后,转呈皇帝陛下。
大唐皇帝李世民在看过了这轰洋洋洒洒足足万言的弹劾表彰后,大怒。
然后直接召开了两仪殿廷议,令百官讨论。
封德彝大为惊惧,当殿请辞。
李世民没同意他直接辞职,但说既然御台史弹劾宰相,那么宰相当回避,于是让封德彝暂时回家休息,等候弹劾结果。
可所有都知道,这其实已经宣告封德彝完了。
果然,接下来皇帝连开三天廷议,风向彻底的变成了检举揭发相封德彝的伪装丑陋面目的检讨大会,也开始有越来越多
的
弹劾封德彝。
李世民甚至特召了萧瑀、陈叔达等前来参会,询问他们以前共事时的一些事。
萧瑀、陈叔达本来就被封德彝过数次,当然是一直心有怨气的,这次也是毫不客气的把
况原原本本都说了,说封德彝确实
品不行。
而长孙无忌最后落井下石,说封德彝投唐之后,从内史舍到内史侍郎再到天策府司马、吏部尚书、中书令、左仆
,历任要职,可他却从不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
才。
这简直就是神初刀。
做宰相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有为国举才。封德彝居然真的从没有为朝廷举荐过优秀才!
而最终当封德彝在武德七年杨文事件中,反对太上皇改册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事
露出来,李世民彻底怒了。
若不是这个混蛋,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