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人心和文化是国家的凝聚力(1/2)

京城,西苑。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放下手中的刀,朱翊钧接过棉布擦了擦脸,又接过王皇后递过来的温热茶水喝了一,这才满意的点了点

自从海瑞走了以后,朱翊钧的子还算好过。朝堂的事他也不管,跟也没有冲突,也没有来烦他,整里在皇宫里面悠哉悠哉的,以各种姿势享受生活。

“陛下,山东有奏疏送过来。”张诚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面捧着一份奏疏,恭敬地来到朱翊钧的面前。

“谁送来的?”朱翊钧笑着问道。

“回陛下,是董大宝。”张诚连忙答道。

“拿来看看。”朱翊钧点了点说道。

很快,奏疏就送到了朱翊钧的手里面。

翻开看了一眼,朱翊钧差点没笑出声。

这份奏疏的内容很多,记载了很多事,其中主要就是海瑞在山东的事

尤其是在德王和鲁王那里的事、一路上海瑞和王用汲的话,也记载了很多,尤其下了笔墨。

海瑞关于清查土地的阐述,也全都记载在了里面。

显然,这个董大宝也是个才,知道什么事比较重要。

朱翊钧叹了一气。

海瑞还是没忍住,终究是把想法说出来了。

当着东厂和太监的面如此肆无忌惮的说,这就是在告诉皇帝。

只不过与明着上疏不一样,这毕竟是私底下说的话。皇帝如果听了觉得有道理会想办法推动,如果觉得没道理可能会假装听不见。

这件事,朱翊钧其实早就已经知道了。

海瑞的政策有错吗?

没有错,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

担心有造反吗?

不担心。造反这种事,得看是谁造反。

如果是闹天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流民造反,这个很容易出问题。

当官的、士绅造反,不可能,他们闹腾不起来,谁跟他们

朝廷这边喊着给老百姓分地,那当官的、士绅喊老百姓去造反,谁造反?你去啊?

海瑞心里就是算准了这一点,打土豪分田地这种事没有不想。当年海瑞在应天当巡抚的时候就这么,谁又能把他怎么样?了徐阶怎么样了?了别又怎么样了?

再说了,又不是要你的命,只是让你拿出一些地来,也没让你全拿出来。

海瑞当初就是这么的,事实证明也有效果。只不过这些在朝堂上想办法阻止了,海瑞最后没能成功而已。

等到万历皇帝清洗了张居正,朝廷就彻底失控了。

军方没有了戚继光军队的支持;东厂也没有一个能打的太监;锦衣卫更废了;文官这边也没有帮你说话,你这样皇帝还能什么?

所以万历皇帝就被欺负了,没有钱花派太监去收税,太监是收税这个活的料子吗?

他们除了横征敛还会什么?

他们有这个智慧吗?

他们没有。到了地方上被那些士绅一顿收拾,结果被打死了,万历皇帝也要忍气吞声。

万历皇帝没办法,什么都没有,能怎么办?

朱翊钧不想过那种子,自然要想想办法。

张居正这么改革的后果,朱翊钧很清楚;百姓的子不好过,他也很清楚。

海瑞提出来的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解决办法,可是朱翊钧的眼光却没有钉在土地上。

百姓活不下去了,有了流民,那正好啊,我这边正缺

老百姓都守在地上种地,故土难离,怎么让他们活动起来?不活动起来怎么发展生产力?不发展生产力怎么改变大明的状况?

看了这份奏疏以后,朱翊钧又有了新的想法。

或许之前自己想的太过简单了一些,海瑞有些话说的对,这是失了民心了。

光考虑利益,不考虑心可不行。

正风气、净浮言,很重要。现在的大明,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民间,这个风气都不正,心已经坏了。

想要重塑心,那就要真真正正的从心下手,不能光盯着经济利益和经济建设。

心和文化也很重要,一个国家的凝聚力都在心和文化上,不能让他败坏了。

“陛下,山东那边送信过来了。”这个时候,陈矩也走了过来。

“拿上来。”朱翊钧看了一眼陈矩,点了点

很快,奏疏就被送上来。

朱翊钧拿过来以后,快速地翻看了一眼。

这封奏疏是一个叫陈忠的小太监写来的。

在这封信里面,记载的内容和东厂那边送来的差不多。不过这里面着重提到了孔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