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来客(2/2)

,河道工程的进展是越来越快,而第一曲、第二曲、第四曲的发现,无论第三曲造什么,速度都比原来快了不少。

尤其是木车,按照原来的速度,每天第三曲能造五辆木车,而到了现在,第三曲不仅每天能造三十辆木车,还能维修十几辆木车。

这还是第三曲要伐木、造别的器械的基础上的数量。

很快大家就发现,木车的损耗速度都比不上建造速度了,于是第三曲便开始停造木车,研究别的器械。

到了元兴元年十一月的时候,完成的河道距离已经有一百余里了。

能挖的这么快,全部得益于第三曲的各种器械的发明。

还有就是,中间有二十多里河道,都是天然的沟壑。

但是,整个天汉之地,东西纵横一千余里,剩下还有九百里的河道,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

就在张道灵率领青壮年们奋力挖掘、修建河道时,天汉之地迎来了一位客

这位客背上背着‘箱笼’,手里拄着木杖,身上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腰间用一条玉绦丝系着,木杖的顶端还系着一条红穗儿。

这是一个大约四十岁的中年,长长的胡须,清瘦文雅的面庞,充满智慧的眼神。

当他来到丰城时,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走了这么远,终于看到家了。”

这时正有一群小孩蹦蹦跳跳走了过来,当他们看到眼前这个中年时,纷纷好奇地问道:“老伯何来?”

中年笑了笑,问道:“请问这里是天汉神府吗?”

为首的小孩点道:“是啊,这里就是天汉神府,这里叫丰城。”

“丰城?是天汉神君新建的城池吗?”中年抬起来,朝眼前尚显寒酸的丰城看了一眼。

这时,远处有几个老者发现了中年,他们快步迎上前来,拜道:“先生不是天汉之?”

中年道:“我从玉京而来。”

“玉京!”几位老者脸色大变,玉京,也就是太宇仙庭的国都。

似乎感觉到了眼前几的紧张,中年笑着道:“诸位不要害怕,我叫‘风瑕’,是仙庭‘采诗官’,今闻天汉神府初立,故而特来采诗。”

眼前几名老者一听是采诗官,原本紧张的面容立刻变得和缓欣喜起来。

“采诗官来啦!”

“采诗官来了!”

小孩子清脆的声音穿梭在丰城内外,惊动了丰城的所有

采诗官,太宇仙庭设立的礼官,每年初春叶绿时,采诗官们就会被仙庭派出,前往全国各神府民间走访采诗。

他们将各地百姓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民风俗、官员政绩、神君德行、百姓对官员神君的评价整理成诗歌,等到秋天叶落时,他们便会带着这些从民间采集到的诗歌返回国都,呈报给仙帝。

仙帝会从这些各地采集来的诗歌中评判当地官员、神君的治理能力,从中看出百姓的生活水平,从而对各大神府进行奖赏与责罚。

采诗官,他们权利不大,俸禄不高,但他们却是不可缺少的,是仙帝了解仙庭各府民俗风,百姓生活的耳目。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