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不是骗!(1/2)
天色刚亮,苏峥就把自己收拾的净利索,顾不上吃早饭就朝着新目标赶过去。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八十年代,什么企业工最多?
答案很简单——棉麻纺织厂。
1982年之前,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制作,原料布匹只能使用布票去百货商场或者是供销社购买。
但是大多家庭的票根本不够用,以至于想穿新衣服都要计划着来,攒够一定数量的布票后才能购买布匹制作新衣。
这种况造成了严重的产销不对等,很多纺织企业产品积压卖不出去,老百姓想买又买不到的尴尬局面。
1982年,最高行政部门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
老百姓购买布匹的限制被打,只要经济条件允许,随时可以穿新衣服。纺织品企业迎来新春,产能销量大大提高,工
数量随之激增。
放眼望去,绝大部分纺织企业,除了个别特殊岗位使用男工,普通生产工基本上都是
工。
这些工来自不同的家庭,接触结识的
际关系也不尽相同。
不夸张的说,如果能得到纺织厂大量工的认可,基本上能辐
到几倍以上的
群,让更多
知道某种产品。
要知道,在这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嘴才是最好的传播消息工具,其中又以
为最,这就是苏峥为什么挑选纺织企业作为第二目标的理由!
纺织厂很容易找到,苏峥来到沪市纺织厂时,正好是工上班进厂的时间。
一群群身穿白色工装,年纪不一的工有说有笑走进工厂,每一个都朝气昂扬。
苏峥站在纺织厂大门左侧,先在地上铺上一层报纸,再将行李包内的卫生巾和海报拿出来摆在上面,在过往工的疑惑目光中,最后掏出一块硬纸板,纸板上面描着一行大字。
“免费赠送,需要自取。”
不知道是免费赠送吸引了工,还是卫生巾和海报吸引了她们,不少
工在苏峥面前停下脚步。
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就围了二三十,只不过,这些
工都保持着沉默,打量完地上的东西,又看向苏峥欲言又止。
被这么多围着看,苏峥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她们一个个不说话又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苏峥
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我是京城造纸厂的推销员……”
把自己的身份和产品况大概说了一遍,最后重点强调推广产品免费赠送。一番话结束之后,围观的
群中开始出现嗡嗡议论声。
等了好几分钟,终于有走向苏峥。
这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中年,默默拿起一包卫生巾和使用图册后,加快脚步挤出
群,汇
进厂工
的队伍。
有带
打
僵局,立刻有
跟上,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地上的东西并不多,只有二十来包的样子。
不到一分钟,地上只留下一张碎的报纸。
这种况在苏峥的意料之中,缓缓蹲下捡起
碎的报纸,同时不忘对那些还没彻底消失的
工喊道:“两天后我还会过来,有需要的话,可以在这里等我。”
没有得到回应,苏峥丝毫不觉得沮丧,收拾好东西正准备离开,却被喊住。
“站住,你是什么的?谁让你在这里摆摊的?”
严厉的声音传来,一个略显肥胖的中年男快步走了过来,迈出大门时两个身穿保卫制服的男
跟在他身后一同走了出来,目光不善盯着苏峥。
苏峥不慌不忙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这才看向肥胖男问道:“您是?”
“我是厂办公室主任颜丙涛,接到举报说有在厂门
私自摆摊经营。”颜丙涛板着脸瞪着苏峥,扫了一眼
瘪的行李包,眼神莫名再次说道,“谁允许你在这里摆摊的?”
要是放在前几年,苏峥或许会害怕担心,但现在改革开放了,个体经营已经得到允许,更何况自己并不是摆摊卖货。
“颜主任你好,我是京城造纸十一厂的推销员,这是我的介绍信。”苏峥掏出随身携带的介绍信递给颜丙涛。
听到京城两个字,颜丙涛严肃的表有了一丝不自然。
沉默接过介绍信,仔细看过之后递还给苏峥,尽管还是有些不满,声音却是小了一些,“那你也不能在我们厂门摆摊啊,更何况还是……还是那种东西,影响也太不好了。”
苏峥慢条斯理收起介绍信,看向颜丙涛身后的保卫员,表
淡淡却不说话。
这个时候说再多话都没用,家已经先
为主给自己打上了标签,与其
费
舌,倒不如换个方式。
“你们回去吧。”
颜丙涛很有眼色地对保卫员挥了挥手。
等保卫员回去之后,苏峥朝颜丙涛靠近,轻笑着说道:“颜主任,咱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