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马家来人(1/2)

“啪啪啪……”

随着一阵鞭炮的炸响,承德坊南门,王应喜笑颜开率领兵仗司官员进入南坊区。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在他之后,一部分兵仗司的老匠人和新招募的匠人,学徒以及杂役鱼贯而入人数达到了两万余人

赵煦早就在南坊区的署衙等着王应等人

筹备了数日,南坊区正式启用。

见到赵煦,王应和众官员俱都行了一礼。

王应道:“殿下,南坊区一应匠人和官员俱都到了。”

赵煦点点头

承德坊很大,南坊区和北坊区各有一个大学校区那么大的面积。

所以两万人入南坊区并不显得拥挤。

“多余的废话本王就不说了,南坊区的意义就是拓展兵仗司的产能,无论是火炮还是燧发枪,匠人,本王也给你了,地方也给你了,兵仗司的产量本王要看到显著的提升才行。”赵煦对王应说道。

王应还是有点压力的。

他很清楚燕王为什么如此着急。

现在燕州周围的情况很不友善,随时要爆发一场大战。

而战争的胜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兵仗司在造的火器。

“殿下明白,请殿下放心。”王应躬身道。

这时,赵煦又望向匠人们。

此次来南坊区,他除了要给兵仗司官员压力,同时也要给匠人们动力。

如此,生产才能如火如荼地搞起来。

于是他走到兵仗司署衙前的高台上,对下面的匠人道:“在南坊区,你们有干净的房子住,会有专门的庖厨做饭给你们吃,你们大可以将全部的精力用来干活。”

顿了一下,他道:“除了府衙许诺给你们的月钱外,兵仗司也会统计你们的每日做活的量,凭量再给你们奖励,每个月拿二两银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二两银子。”匠人震惊了。

他们能拿到一两银子就很满足了,没想到还有机会拿到二两银子。

听燕王的意思,就是谁干的活多,就拿的多。

简单来说,就是多劳多得。

王应微微点头

这件事燕王到时从来没有同他提过。

只说过今后兵仗司的管辖也要正规化。

或许,这就是燕王口中的“正规化。”

不过燕王真是看见了要害问题。

这段时间他发现兵仗司的匠人还是有偷懒的行为。

谁都不想做多一点。

而现在,从匠人精神抖擞的样子来看,似乎燕王拿捏到了他们的要害。

“谢殿下!”激动过后,匠人们纷纷向赵煦行礼。

这时,赵煦将一本册子交给了王应,“这南坊区的管辖制度你仔细研究下,颁布实施。”

王应迫不及待翻开。

只见上面写了不少东西,比如晚上几更南坊区要宵禁。

私自外出的匠人要受到何种惩罚。

除了这些类似于律法的制度外,就是燕王提到的,对工量的奖惩问题。

这个工量也是个新鲜词,不过他能理解,就是干活的多少了。

将厚厚的册子交给身边的官员,王应捏了把汗。

他看来要组织整个兵仗司的官员一起学了。

督促了官员,鞭策了将领。

赵煦起身回王府,毕竟他多待一个时辰,就得耽误南坊区的生产一个时辰。

王应将他南坊区门外便回去。

接着他听到吆喝声。

兵仗司官员先是给匠人们分配住房。

接着又让他们去坊区的食堂观看。

最后由不同的官员领着前往自己的工坊。

下午的时候,坊区冒起了白色烟雾。

整个南坊区运转起来。

人将消息报给了赵煦,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明日再去一趟范阳就行了。”赵煦暗暗道。

在大战之前,他要把燕州的发展规划全部落实下去。

如此战争下,燕州各项才能如常运转,否则又得耽误。

同时,他去范阳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陈寿建造一样特殊的建筑。

这建筑对战舰的建造格外有益处。

他正想着,凤儿忽然进来,道:“殿下,城门守将来报,有马家人马抵达西门。”

“马家!”赵煦眼睛转了转,他道:“让他们进来。”

凤儿应声离去。

不多时,一个中年将领模样的人带着侍卫抵达王府。

解除身上的佩剑武器后,他独子一人进了王府。

“末将马瑾参见殿下。”将领躬身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