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勤工助学(2/2)
听了半天也没工部的事儿,赵熠皱着眉
有心要打断焦顺的话,却忽听焦顺话风一转:“故此下官以为,不如将各地的蒙学,与我杂工所的工坊对接起来,一则解决蒙学招生困难,钱粮匮乏的难题。”
“二来也可以适当提高匠
子弟的文化水平——那些塾师教不出什么读书种子,教匠
子弟识字却绰绰有余——然后再从中选拔出合适的管理
才,以便今后政令通达。”
“三来更可以借此诱使匠
们努力工作,扭转目前冗工怠工,得过且过的风
。”
听完这番话,苏友霖又和赵熠
换了一下眼神,赵熠便冷笑道:“你说的轻巧,匠
子弟们
学的钱粮,却又该从哪里出?”
“当然是由匠
们自己出!”
“哈!”
赵熠嗤笑一声,鄙夷道:“你方才还说,各地蒙学的勤杂费
益增多,让寻常百姓难以负担,莫非你百工所里的匠
,竟个个都是中产之家不成?”
“大
容禀。”
焦顺不卑不亢的道:“我说的这
学的钱粮由匠
自己出,实则是希望能在各处工坊内,引
工时工量的考评。”
“这考评并不涉及薪酬多寡,却可以用来减免匠
子弟在蒙学的勤杂费用,乃至食宿费用。”
“只要提前数月明示,
后那些不涉品阶的管事职务,都会优先从蒙学毕业的子弟中挑选,再加上这些减免措施,必能让一部分匠
乐于勤工助学。”
“如此一来,工坊内的产出必定会有所提升,届时所内再从中截取一部分款项,充作首批助学钱粮即可。”
苏友霖和赵熠听到这里,忍不住面面相觑。
这工坊与蒙学联动,以勤工而助学的法子,说穿了还是诱之以利,迫使匠
奋发那一套。
但妙就妙在,它套了层助学的外皮,即便是最不屑于‘诱之以利’的科道言官,怕也不好明着提出质疑。
而且教化匠
子弟,再从中选拔管理
才的做法,也最是符合他们这些文官集团的胃
。
更何况如此一来,还可以顺便盘活饱受诟病的官办蒙学,对朝廷来说堪称是一举两得。
这……
这却让他们如何反对、驳斥?!
“再有就是。”
焦顺的长篇大论却还没有结束:“下官拟在各地工坊里,选一批年老体衰却技艺
湛的匠
,专门向蒙学里的匠
子弟传授技艺,这样即便教出来的学生不能充任管事,也能在技艺上有所进益。”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当然,若是普通学子对这些技艺有兴趣,也大可额外出一份束脩旁听。”
“而这些额外收
,则全部归属于授课的匠
——如此才称得上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这最后八个字一出,苏友霖和赵熠脸上愈发五味杂陈。
两个堂堂进士出身的官员,却反被个刚脱
籍毛
小子,当面教导‘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的道理。
偏两
心下还不得不承认,这毛
小子的一番谋划,竟是颇有些道理,且又有实际
作的可行
。
但赵熠还是忍不住
蛋里面挑骨
,冷笑道:“那些匠
最
敝帚自珍,又怎肯卖力传授技艺?”
“大
。”
焦顺却早想到了这些,立刻答道:“他们所教的亦是匠
子弟,彼此本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况且学生家中也不乏懂行的,他们又怎敢一味的糊弄了事?”
“再说也用不着让他们把压箱底的本事拿出来,只要肯耐心教些基础,再有同窗之间
流探讨,就必然强过那些浑浑噩噩的普通匠
!”
这下赵熠也没词儿了。
主要是仓促间,一时也想不出反驳的论据,于是他下意识看向了桌上的文稿,想着是不是能从上面找出什么漏
来。
结果却发现苏友霖不声不响,早捧着那‘不堪
目’的文稿,看的聚
会神。
赵熠心下无语,只得挥手道:“你且先下去吧,容我与侍郎大
过目、讨论之后,再寻你问话。”
等焦顺告退之后,又过了许久,苏友霖才放下手中的文稿,幽幽慨叹道:“陛下果真慧眼如炬,竟能从家
中选拔出这等遗才。”
赵熠
看着那文稿,嘴里却道:“大
会不会过于高看这焦顺了?再说这也有可能出自陛下授意,他只不过是贪天之功罢了。”
苏友霖摇了摇
,指着那文稿道:“你自己瞧瞧吧,里面一些事
若非亲历亲见,怕也难能如此周全。”
赵熠就等着这话呢,忙上前取了仔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