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秦骑郎(2/2)

所驻之兵,数在二十万上下,至于更戍卒,也包含屯卒在内共有上百万之众,后世们所说的长城、岭南军团皆是如此,不过数量庞大却难堪大用,不是说战斗力不行,而是忠心有待商榷。

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岭南军团闭关自守,坐看大秦灰飞烟灭,长城军团倒是南下平叛了,可是军心涣散一触即溃,根本没有一点虎狼之师的样子,秦军战斗力蜕化之快,令瞠目结舌。

千古一帝一统六国后,原本的百战秦军拿着丰厚的回报纷纷回到乡里做起了地主老爷,而新更卒的东方黔首们与秦国可谓是同床异梦,海清河晏还好,一旦有变,纷纷叛秦而效力于母国,这也是章邯悲哀地率领刑徒出战的原因,二世皇帝根本无兵可用。

“倘若战事起。”思及此处,秦胡亥面色凝重地看向章邯问道:“可征募骑郎几?”

“陛下。”章邯想了想说道:“我大秦材官骑郎几募于、蜀、上郡、内史、陇西,可征者两万余。”

“这么少?”秦胡亥诧异道:“我大秦故地,千里国土,竟然就只能发卒两万?”

“陛下。”章邯解释道:“骑郎不同一般兴卒,为骑士者,取年四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能驰骑轂,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而大众者,方可为武骑之士。”

秦胡亥闻言沉默良久,思索后说道:“昔年,少府从前将军恬北征匈复河套地,不知卿以为,匈之骑,战力如何?”

不弛弓,马不解勒。”章邯回忆曾在九原郡与之战斗过的匈,缓缓开道:“匈之军,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常持弓弩于马背之上游走于敌阵之外,有利而聚而围之,有害则化作鸟散,与之接阵,飘忽不定,来去如风,难以一战而定。”

“卿以为,匈骑士比之我大秦骑郎如何?”

“或有不足,然匈之骑,十余万众,我大秦难以匹敌。”

章邯说的这倒是实话,十余万骑兵,怕是集中国之力都无法比拟,莫说秦国故地了,匈从小骑马,自然可以做到马合一,但发源于陇西原上的秦部族应该也不差才是,秦胡亥之前看过公文,陇西的秦民尚有十万,怎么能差这么多?

看出了皇帝陛下的疑惑,不待秦胡亥发问,章邯就主动开解释道:“陛下,陇西老秦虽放马而生息,然不比匈,皆因我大秦自孝公东出函谷征战六国以来,多募步卒而少骑,是故陇西秦几不擅马。”

“倘若加以训练呢?”秦胡亥问道,无论是应对六国之还是后的北征匈,都离不开大规模的骑兵,尤其是对匈之战,骑兵越多越好,秦不缺马,但缺足够合格的士兵。

“三年可成卒,五年可成骑。”章邯中规中矩地答道。

“太久了。”秦胡亥有些失望地摇了摇,他转过身看向了在那里用刍秣喂养良狄的芈南,阳光斜照在她的发髻上,将其染成了金色,白皙的皮肤,靡颜腻理,肤若凝脂。

看着看着,秦胡亥就觉得有些不自然,他的目光望着被芈南轻抚着的良狄背上,一时间总觉得缺些什么。

低桥鞍无马镫,整匹马背是通过腹带、攀胸与鞦带固定一个横分左右呈长方形上缀璎珞和短带地鞍垫,并不是秦胡亥所熟悉的,马鞍如此,马镫马蹄铁也是未有之物了。

高桥鞍、马镫、马蹄铁可谓是穿越者必造的几大神器之一了,其出场率不比玻璃、香皂、火药低。

况且相比于后面几种,三样马具完全就是开个脑而已,只要能描绘出大体形状与作用,少府下面的工匠很快就能造出来,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这么简单实用的军备,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想到的,秦胡亥现在恨不得给自己两个耳光让自己清醒一下,皇帝当久了都快忘了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了。

“少府。”秦胡亥兴奋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他道:“准备銮驾,寡要去将作监。”

“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