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速之客(2/3)

再想起文、古二人,心中暗笑:“就你如今学的这几手花拳绣腿,便想比肩黄老道长,简直是痴心妄想。只怕是文道长手中,你也撑不下十招吧!”

柳惜却笑靥如花,一个劲儿地赞卜璋有志气。尤况越看越妒,嗤笑道:“只怕扬名不易,立万实难。黄老道长艺绝古今,德配天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卜璋晃了一晃,双手撑在桌沿,说道:“不错!萤烛之火,难昭日月。但是今日不成还有明日,明日之后还有明日。我且年少,来日方长,悠悠前路,何惧无为!愚公移山,尚有千子千孙之力;精卫填海,绝非一石一木之功。”

柳惜鼓掌赞道:“说得好!事在人为,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必能成功!”

尤况本来亦有动容,但经柳惜这么一夸,却又瘪嘴道:“我要是有决心把天捅个窟窿,那就能让天上的神仙都掉下来不成?”

卜璋长叹了一声,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尤况因有前鉴,酒量最深,柳惜只作小酌,一场宴只有卜璋喝得醉了。柳、尤送他回房安歇,两个人搬了竹椅在院里赏月乘凉。微风渐渐,月冷星寒,这炎炎夏夜得添几丝舒爽。

月光如水,倾泻在柳惜玉面,彷如绝色佳人巧施淡妆。尤况有幸得赏,竟瞧得如痴也似,正是斯人能醉何须酒,有月堪明不用烛。

尤况问道:“师姐,师兄就要下山了,你又何时离开?”

柳惜长舒一口气,把一双水眸深闭,眼眶中久留的氤氲片刻收回,答道:“我蒙恩师抚养长大,师父便如同是我父亲一般。”

尤况心知她意乃是长伴穆其全左右,继而问道:“师父也愿你一直陪着他么?”

柳惜没有回答,只觉尤况此问甚是多余。师父既收养了自己,又怎会舍弃?

尤况自小受人欺侮,看惯世间丑恶,侠义之念甚是淡薄。再问:“那你与师兄又当如何?”

他有此一问,是为打探柳惜的态度。倘若柳惜有追随之意,自己又要多一番功夫。如果柳惜只作随缘之想,那便易办得多。

柳惜躺在摇椅上,抬头仰望满天星河,指道:“师弟你瞧,你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么?”

尤况神似一颗心掉落冰窟,闭口不答。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秦少游所填的一首词作,词牌叫做“鹊桥仙”。意指两人若是真心相爱,终有团圆之日,不必计较短暂的离别。尤况也曾遍览楚兴龙的藏书,岂有不明之理。

只是柳惜向来不好柳三变的“晓风残月”,李易安的“冷冷清清”,只钟情李太白的“黄河之水”,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这一回吟唱起婉约词来,倒教尤况好一阵错愕。好比一个无肉不欢的人,突然吃上了素,想必定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发生。

尤况低声私语,不断重复着那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忽然冷笑道:“好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只是心中不知,究竟是卜、柳二人能得久长,还是自己与柳惜能厮守朝朝暮暮!

这一天卜璋再不迟疑,终于要起行。柳惜赠过香囊,一片含情脉脉。千言万语都在这香囊之中,借由香泽挥发,扑上鼻头,渗入肌肤,而后通彻心扉。卜璋深情回望,报以轻拥。

那一番情景与她送赠护身符之时的洒脱干脆,实有天壤之别。尤况瞧之在眼,妒之在心。自己这师兄千好万好,偏就是与柳惜两情相悦这一节,教尤况直恨得咬牙切齿。

柳惜直伴卜璋来到村口,轻声问道:“师兄此去,可有归期?”

卜璋远望前路曲折漫长,迷雾中茫茫不辨,叹道:“身是天涯客,音尘犹未绝。游鱼凭船渡,飞雁任云歇。朝夕栖汉瓦,早晚履秦阶。回首逍遥处,比邻如梦邪?”语毕,再不回头

他意是说,暂别之时,可以书信往来,待他功成名就,便回来同归“逍遥处”,那时比邻而居不再如梦般缥缈虚幻。

尤况心道:“只是比邻么?”

柳惜目送他渐行渐远,即使得了承诺,亦生怕这崇山峻岭有绝情爱之效,整个人怅然若失,恍恍惚惚提不起神来。

尤况打定了主意,正是他出手的好时机。卜璋远隔千山,久之自然情淡。反观自己日夜随行在侧,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趁虚而入原非君子所为,但若能俘获佳人芳心,又何妨做他一回小人

回到房中,尤况道:“师姐,我讲个笑话给你听好不好?”

柳惜正在失意的当口,满面愁容没半点退散的征兆,淡淡地道:“我不想听。”

尤况却毫不在意,满以为自己能使她破涕为笑,令柳惜情移他处。

说道:“从前啊,在楚国有一个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