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章 铁皮屋之外的故事(1/2)
因斯坦关于“表壳之外”的故事再次引发了
族的“科学危机”。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如果这个世界的表壳永远打不开,那么
族真正的出路又在哪里?
一代又一代活在说书
的故事里能够躲避末世的审判吗?冷静下来的
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科学总是一再被证伪的假故事,可是为何却能在实质上推动
类文明进步呢?难道故事的真假根本就不重要?
第谷的地心说虽然被证明是错的,可是他制定的天文历法依旧强大。他的欧洲同行在16世纪的一场
食预测比赛中完败康熙皇帝手下的钦天监。为欧洲在科技时代全面崛起吹响了号角。
牛顿的经典力学时空观也被相对论彻底推翻,可是并不妨碍这个伟大的学说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
发。
按照这个进程,今天的量子论、超弦理论在未来被推翻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科学的发展就是
类不断刷新自己的臆想,然后重新给表壳内的事
编一个新故事的过程。
古印度
说,这个世界不过就是毗湿
的一个梦;法国佬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庄子更是残酷,他认为
就是活在一只蝴蝶的梦里。
兜兜转转一圈,科学的尽
是哲学,哲学的尽
又走回了神学!
牛顿、
因斯坦退场之后,
祭司恩玛又站了起来!
既然你们不灵,那还是看我的……
神学可以解决一个自然哲学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在神学的世界里,绝对而永恒的存在是不需要解释的!
正当
们走向迷茫的时候,说书
康德讲了一个叫做“二律背反”的故事。可惜这个强调
密逻辑的德国佬把故事讲的过于抽象,因此这个世界上大多数
都听不懂。
这个时候讲究“实用主义”的东方学问就派上用场了,让我们来看看《列子.汤问》如何描述“二律背反”,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两小儿辩
》。
孔子一次出游,看见两个黄
小儿在叽叽喳喳地争辩,出于好奇上前询问:
“你们在吵啥呢?能不能让老朽我来给你们辨理?”
其中一个小孩歪着脑袋对孔圣
说:
“我们在争论太阳的事
!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距离
比较近。而中午的时候距离
比较远。”
而另一个小孩看法刚好相反,他觉得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
比较远,中午的时候距离
比较近。
第一个小孩不服气地举证:
“太阳刚刚出来,形状大到很像车盖一样。到了中午的时候却只有一个盘子大。难道世上万物不都是远小近大吗?”
第二个小孩不甘示弱:
“太阳刚刚出来时,天气凉凉的。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好像蒸笼一样热。肯定是因为太阳到了中午离我们更近的原因啊!”
孔子不能判断谁说的是正确的,于是两个小孩嘲笑孔子说:
“原来圣
的智慧也是有限的啊……”
虽然和康德相隔了两千多年,可是列子的故事讲的就是“二律背反“的道理。用客观上都成立的现象去推导,最终却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就叫二律背反!
今天的
们通过科学懂得了空气折
的原理,因此“两小儿辩
”在今天就不再构成二律背反了。
但是说书
康德悲观地认为科学永远逃脱不了二律背反的命运。换用
因斯坦的话说就是,我们将永远用新的“表壳里的故事”去推翻救故事,却永远不可能侥幸猜中表壳里的真相。
第三次科学革命还没有到来,
族似乎已经走进了命运的死胡同。就如同一个东方作家鲁迅的论断:
“一群
被关在一个永远不可能逃出来的铁皮屋子里沉睡,他们的终极命运必将是被闷死。那么屋外的
究竟是否该叫醒他们?”
叫醒了只会让这群
在清醒的状态下更加痛苦,不叫醒的话他们连抗争的机会都没有。两种选择,一样的残忍。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二律背反”。
不过有一点是乐观的,那就是
族仍然是
听故事的物种。既然那个叫做“最终审判”的故事会带给
们痛苦,那么不如抛开它及时行乐。好在下一个故事已经有智慧的说书
编好了……
这次的故事更加
妙,因为他把眼光放在了那个“铁皮屋外”的
身上。
众所周知,大祭司们的故事中总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神,而这个“铁皮屋外“的
就是一个全知而不全能的“半神”。他清楚铁皮屋里芸芸众生的命运,却没有能力拯救他们!
因此务实的说书
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解救自身的道路上,我们要先力争逃出铁皮屋成为一个“半神”。到时候铁皮屋里的
能救则救,不能救的话我就重建一个铁皮屋自己当神……
第四次产业革命又被称为信息革命,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