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1/2)

韦应物这次轻装简从,只带着两名随从穿过了剑门关。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他关的时候发现守关的士卒变得戒备了许多,每个箭垛后面都有弓弩手严阵以待,想必是那崔宁已经把大军在关前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崔密。

这次进刺史府上,崔宁将他迎进了正厅,又命仆端上来好茶,当做贵客以礼相待。

崔宁颇为期待地问道:“如何?庸王可否有此意下?”

韦应物神秘地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信函递到了他手中,崔刺史拆开细细浏览,大喜地说道:“雍王不愧是雍王,行事果然大气,也足够礼贤下士。我崔宁得此恩遇,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请你回去禀告雍王。崔宁将择良辰吉亲自前往剑门关前迎接大军关。”

韦应物拱手回礼道:“既然如此,我就期待与崔大夫再次相见了。”

其实什么吉良辰不过是崔宁的说辞,他是在等待李嗣业从长安请来的圣旨,就好比黑道易的一手钱一手货,半点都不带含糊的。

对于李嗣业来说事已经成功一半了,他也不必担心会走露消息,崔氏兄弟现在比他还要心急,早就把剑门关这边的消息全部封锁,不至于流进成都的节度使府中去。

皇帝的圣旨经过金牛道的快马加急,终于送到了李嗣业手中,随之送到的还有几叠空白的黄绸圣旨,上面已经盖好玉玺,方便他对蜀功臣大加封赏,省却许多力来回传递。

李嗣业命将消息传进剑门关内,崔氏兄弟便亲自出关来拜见,两见到李嗣业后,立刻行以臣下之礼:“卑职崔宁,崔密见过主公。”

李嗣业坐在帐中笑眯眯地点点,向韦应物使了个眼色,韦主簿会意立刻请来圣旨高声宣读。

此时所有都跪倒在地上,只有李嗣业依然端坐在椅上,静听圣旨的内容:“门下,始州刺史崔宁、剑门关总兵崔密明晓大义,率始州剑门各部归顺朝廷,功勋卓著,朕心甚慰。特封崔宁为博陵侯,授官御史大夫,担任剑南节度使之职。崔密封普安侯,授官御史中丞,担任剑南节度副使,团结营军使。册书如右,符到奉行!”

兄弟俩双双拜伏在地:“臣等叩谢皇恩,自当誓死效命。”

韦应物上前将圣旨到二手上,李嗣业挥手命把旌节和六纛付,他从椅上站起来,上前将两扶起笑道:“崔大夫,还有崔中丞,从今起我们就是同僚了。”

崔宁连忙说道:“主公此言差矣,我们听奉是圣旨,但效忠的却是主公,我兄弟二愿为主公前驱,攻克成都,拿下蜀郡!”

“既然如此,你们可与我一同蜀。”

元朔三年四月,崔宁、崔密将剑门关大开,引导四万河西军进川中盆地,李嗣业的面前再无天险阻挡。

……

河西军进蜀中后,有崔宁兄弟带路,过往州县皆望风归降,大军一路推进至成都城前。

此时担任剑南节度使的是宗室子弟李峘,乃是开元年间名将信安王李祎的长子,他最初听从别将郭英的建议将蜀三条栈道全部烧毁,以为这样就能阻挡李嗣业的军队,但只是使得蜀中百姓商贩来往不便,一些货物价格飞涨,河西大军还是如神兵天降落在了他的眼前。

当知晓李嗣业大军兵临城下后,这位节度使完全没有其父亲的大将之风,彻底慌了阵脚,连忙将麾下几个将领叫来商议。

“列位将军,李嗣业率河西虎狼已经兵临城下,而且给我发来了劝降书,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严武直接了当地劝谏道:“当然不能降!李嗣业的河西军虽然势大,但我剑南兵也不是吃素的。”

“可敌军来势汹汹,我们怕是难以阻挡。”

严武知晓李峘为懦弱庸碌,优柔寡断,便放缓了语气劝阻道:“我剑南节度使麾下总兵力也有六万,只不过分散在各州郡。大夫何不假意与李嗣业商量条件以拖延时间,悄悄派前往各地传信给各军镇守捉,等各军集结起来,也未尝不能与李嗣业一战。”

李峘的麾下有主战派,自然就有主降派,行军司马杜济和一帮子幕僚却上前反向劝说道:“严武将军一番热血确实是忠义,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李嗣业自从河西中原以来,经历百战还从未逢过敌手,飞虎骑踏遍中原,玄武炮营摧枯拉朽。大家都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与其硬抗兵败被杀,倒不如先投降顺从,等将来局势利于南边的时候,再拨反正也不迟。”

严武怒声训斥道:“你们说的是什么话,降了就是降了,将来如何能够拨反正?如今天下大,圣南渡江东,正需要我们互为援助。剑南军一旦投降,便是长了叛军的气势,弱了朝廷的实力,局势愈发不可收拾。大夫千万不可听信此等言语,再言投降者应当以军法从事。”

被严武的正气给镇压了下去,只能碎碎念道:“严将军家眷皆在江东,孤身一千里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