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扇骨、扇面(2/3)
折扇各四张。”
扇面的裁纸过程,显然是比扇骨容易得多,大家也没有任何的疑问。
“为了增加扇面的手感和使用的强度。我们需要在生宣上刷上特制的胶矾水,制成熟宣。”夏杰话音刚落,又有观众提出了问题。
“夏老师,既然都要直接制成熟宣了。为什么不一开始直接使用熟宣进行制作呢?”
夏杰笑了笑道:“之所以不直接使用熟宣,是因为纸折扇扇面对于宣纸的要求太高。”
“工匠需要严格把握胶矾水中胶、矾和水的比例,才能制作出适合题字绘画时最佳用墨效果的扇面。”
“生宣纸比熟宣纸更加的柔软,有一定的扩散,且具备较强的吸墨能力。因此在创作的时候能有淋漓尽致的味道,同时提高书画的韵味和质感,达到让
眼前一亮的效果。”
在夏杰的解释下,观众们也渐渐上了道。
“原来,是否是一把好折扇,从扇面纸张的选取就已经决定不少了。”
“刚刚说一张白纸的那位呢?现在还在看直播吗?”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白纸,里边居然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夏杰微微一笑,说道:“咱们华夏很多的传统工艺,都是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暗藏诸多玄机。这也正是咱们华夏格低调谦虚的体现之一。”
将八张宣纸一一刷好胶矾水之后,夏杰开始糊裱扇面。
“将四张上过矾的宣纸裱糊在一起。传统的纸折扇艺会将两个扇面糊在一起的时候,会在扇面的每个折里都夹上极细的夹条。夹条内的空间用来穿过小骨。咱们也是用一样的方法。”
夏杰刚说完每个折里都夹上极细的夹条,直播间的问题又冒出来了。
“夏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将扇面,糊在扇骨上边呢?那样子不是更快吗。”
“是啊,宣纸又不像是绸缎,简单使用胶水便可以粘上去了,更加方便快捷一些。”
“手艺杰,虽然说尊重古代的制作方式值得肯定,可若是直接粘上去作为改良的话,好像也不是不行啊。”
“感觉每个折里都夹上极细的夹条,好麻烦啊。不如直接糊上去来的实在。”
对于这些疑问,夏杰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开始跟观众解释起来。
“确实如此,在传统的纸折扇标准里,一把制作良的纸折扇,扇面和扇骨是不能粘在一起的,扇面必须可以灵活取下而不影响扇骨。”
“这样做并不是完全的遵循古训,而是大家想一想:虽然宣纸是有着足够韧的,四张宣纸粘贴在一起,韧
会更强,的确十分耐用。直接糊上扇骨,倒是一种快捷的方式。”
“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宣纸毕竟还属于纸张,极易被侵蚀损耗。万一出现了侵蚀和损耗,这白白净净的扇面可就毁了。”
“而且,就算保养得很好的扇面,没有任何的被侵蚀和损耗的显现。可万一有一天你厌恶了扇面上的作品,或者是想要将扇面的名家作品保留下来。是不是还得花时间和力,再制作一把折扇呢?”
夏杰的话,点醒了图省事的观众们。
“原来是这样,好家伙,可持续发展在古代就开始了吗?”
“看来传统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显然是有着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的。”
“果然,想要做到一劳永逸,在开始制作的时候就不能够偷懒了。”
见到观众们理解,夏杰点了点。
万事开难,但是只要开了个好
,接下来的过程也会事半功倍。
如果将扇面每个折里都夹上极细的夹条,使得扇面可替换的话,那么拥有了一个经久耐用的扇骨,就约等于可以享受更多风格的扇面。
古代制作折扇的工匠们,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想出了这一招糊扇面的方式。这样王公贵族们只需要一把径直的扇骨,之后便可以收集诸多名家的扇面,来扩充自己的收藏。
选材昂贵的扇骨,也因此能够得到保存。还能够通过积月累的使用,达到包浆的效果,提升整把折扇的价值。
裱好了扇面之后,夏杰对着大家接着介绍下一步:“扇面裱好了之后,咱们现在需要给扇面刷上第二遍矾水。这一道工序叫做‘套矾’。”
“这样处理,可以让矾水与裱糊好的宣纸充分地融合。从而加强扇面的透墨和挺括
。这个过程一般要重复两遍,才能让宣纸达到最好的发墨效果和色彩还原效果。”
夏杰将混合好的矾水刷在已经裱好的扇面上,给大家展示成品。
扇形的宣纸,比起套矾之前之前,的确变得更加的挺括。
“在折叠之前,咱们就需要在扇面上作画了。因为已经在扇骨上刻好了诗句,咱们就尽可能还原诗句上边的内容。”
夏杰的话,让观众们不由得一惊。
“还原诗句的内容,这句话要是其他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