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阳攻取(1/2)

“将军,崤关新建,关体矮小,尚不知其是否可阻刘军。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将军为雒阳保障,不容有失,莫如由末将往守崤关,将军自守函谷关。”夏侯惇副将朱盖说道。

随着黄河下沉,露出了河滩,秦函谷关已经不是连通长安和雒阳的必经之路,于是汉武帝在秦函谷关东面新建了汉函谷关。可惜雒阳到秦函谷关有两条路——北崤道和南崤道,汉函谷关位于北崤道,只能挡住一条路。

随着东汉的建立,雒阳成为都城,汉函谷关无法保证都城西侧安全,秦函谷关再度修缮使用。只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秦函谷关的地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秦函谷关建立在一条裂缝之中,两侧都是高地,名为稠桑原。数百年的砍伐让稠桑原上的树木消失,进攻秦函谷关的军队不再需要从中间的裂缝通过,他们可以直接走两侧的高地,秦函谷关完全失去作用。

当年曹进攻关中马超,粮从秦函谷关北面的河滩运送,鉴于两处函谷关都无法确保许都门户雒阳的安全,他下令许褚在河滩上重新建造一座关卡,这就是大崤关。

大崤关建造初期并不大,而后曹平定关中,大崤关的战略作用就没那么大了,加上物资短缺曹便没有再下令加固。一直到去年关中丢失,曹才想起大崤关,下令朱盖督建加固。只是曹没有水泥,加固关卡的进展很慢。

夏侯惇说道:“雒阳连通关中与兖州,雒阳若失刘备便可全据大河,再无后顾之忧,那时刘备大军南下,豫州难守矣。雒阳不可失,还望朱将军谨守。”

“请将军放心!”朱盖说道,“然雒阳兵少,又需守备东、西、北三处关隘,将军还需遣向许都求援。”

“言之有理。”

东面的虎牢关、北面的小津关等都没有受到刘备军进攻,如今关羽大军压境,夏侯惇下令调集东面、北面两处的曹军向西面支援,同时派出信使向许都求援。

信使来到许都,曹才刚刚安抚完曹仁,与众商议应对之策。

刘晔说道:“江东大计未成,刘军已掌控淮南局势,不必攻豫州,豫州难守也,莫如迁都宛城,以为后计。”

“便因汝之计,致使数万大军殒命江东,更折了伯宁。今又献计不战而走,汝可是因宗亲之顾,欲暗助刘备,谋我乎!”不等刘晔说话,曹喝道,“还不与我退下!”

刘晔被曹说得脸青一阵白一阵,心中悲愤,掩面而走。

“报主公,潼关为刘军所占,夏侯将军求援。”

鲍信说道:“孟德,潼关一失,函谷关、崤关皆不可稳守雒阳,还需早做打算。”

“允诚之意若何?”

“兖州已失,陈留被夺,许都已处险地。而今关羽取了潼关,太史慈必与关羽夹击雒阳,雒阳难守矣。”鲍信说道,“莫如乘雒阳未失之时,迁民南阳,而后以衡山、中阳山之势阻刘军西进之路。刘军有凉州之危,必不敢直下南阳。如此以待天时,或有良机复夺中原。”

闭目沉思良久,说道:“已无良策退敌乎?”

荀攸说道:“主公,当断不断,反受其。豫州之民甚众,若为刘备所得,彼势愈强而我更弱。刘备曾言:‘存失地,地皆存;存地失地皆失’,攸以为然。若迁民南阳,则刘备空得其地,粮难以为继,可阻刘军。”

“既无良策,便即刻迁民。”曹说道,“传令元让雒阳可守则守之,不可守则退。”

“是!”

“子丹,武关为南阳门户不容有失,张飞攻打甚急,汝率五千兵相助文稷守关。”

“是!”

既然决定放弃豫州,曹不准备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给刘备,下令强制迁徙全体百姓,坚壁清野。

雒阳这边关羽果然向着夏侯惇担忧的方向前进,刘备军根本不管秦函谷关和大崤关,直接分两军开始爬稠桑原高地。

“将军,主公令我等延误刘军取雒阳之时,我等无需死守关隘,可留少数将士守西面,大军往屯东函谷关,而后末将往守南崤道。”

“言之有理。”既然战略目标是拖延时间,那步步后撤,步步抵抗便成了好办法。

关羽不攻坚关,选择爬高地,那之后大概率也不会选择攻汉函谷关,而是绕路南面走南崤道。南崤道是开阔大道,很难守备,夏侯惇让少部分士兵守汉函谷关,自己率大军当道扎营,还下令虎牢关和小津关的曹军来南崤道汇合,给曹迁民争取时间。

夏侯惇两次抽调虎牢关的守军,虎牢关的守备力量已经很薄弱了,最重要的是虎牢关守军之中有一部分士兵来自荥阳等地,荥阳名义上属于司隶,却地处虎牢关以东,太史慈进兵虎牢关时第一时间占领了这里。

战友越来越少,老家还被刘备军占了,虎牢关上的许多曹军没了士气。虎牢关城高地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