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狙击枪(1/2)

滑膛枪的弊端刘备很明白,他也知道改进的办法,那就是线膛枪。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大汉批量制造的滑膛枪,公差比在1毫米到1.2毫米之间,这样的空隙会让子弹在枪膛内偏移旋转,出膛后可能飞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而膛线的发明使得子弹可以契合膛线,减少公差比,不让子弹偏转,使火枪的准度大幅上升。

不过线膛枪也有许多问题,首先大汉没有工业加工能力,很难确保子弹与膛线完美契合,那就只能造大一号的子弹,然后用通条一点点敲枪膛,这样既费时间,枪膛内也容易挂铅,枪管的寿命很低。

当然也有解决办法,就是用米尼弹,就是制造小一号子弹,而后将子弹后部掏空,安放一个木块,火药轰击木块,使得米尼弹膨胀,达到契合膛线的目的。

而想要使用米尼弹,首先要使用铅锡合金弹增加子弹的强度,要不然弹后的木块就能直接将整个子弹撕裂,完全没法使用,而这时代的锡提纯不够,在炮弹上使用时,因为打出炮就裂,不需要那么好的纯度,但米尼弹不行。

另外,为了解决挂铅的问题,一般会在弹上涂上一层蜡,就是将石蜡和石墨混合小球涂抹,再在石墨中滚上几分钟。

再说膛线问题,为了拉出膛线,大汉工匠用手工锻造的高碳钢做出了镗刀,以相同的间隔将六把刀围成一圈,这样一次就能切出整支枪管的膛线并且间距均匀。

就上面这些算起来,大汉造一支线膛枪的成本就能造最少5支滑膛枪,并且发一颗线膛枪子弹,滑膛枪可以打十发,效益严重不成比例,科技不到层面的军队永远以大批量、急速生产为最优答案。

可见没有成体系的工业革命,大汉是玩不起线膛枪的。那就让线膛枪躺在刘备箱子里当玩具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刘备在神机营中找出最有击技巧的百名士兵,而神机营本来就是各军中抽调的箭能手,让他们用工匠手工心制造的后装线膛枪。

既然米尼弹有那么多问题,装弹速度也是难题,刘备索让工匠直接研制了后装线膛枪,并将这种后装线膛枪当成狙击枪使用。

后装线膛枪不比前装难多少,最主要的问题是气密问题。为此刘备参考佛郎机铳的子母管设计,将子弹工做成一体化。做一个弹壳类的圆筒,一接上凸出部作为标尺固定位置。

新式击发药和发药的发明,使得子弹可以一体化,火枪向步枪进化,只需要敲击子弹就能引发高灵敏的击发药,从而引燃发药,使弹出。

刘备没有新式击发药,他就让工匠在圆筒的一侧钻出一个小孔作为传火孔,引燃圆筒内的发药。

有了伪装一体式子弹的思路,刘备也不会让工匠用铅做弹,而是直接上马铜质弹。铜的延展好,有一定的强度,同时他相对铁来说质地软。在火药燃烧的高压高热环境中,能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变形,气密好,而且不会裂开。加上铜自身的润滑,弹也不需要润滑剂。铜又不容易生锈,易于保存。那么多有点集于一身,所以在刘备穿越前,军队一直在用铜弹

狙击兵将狙击枪后盖打开,拿出里面的子筒,清理内部的火药残留,再从火药葫中倒出自己估算的火药量,而后取出铜质弹,卡在子筒内。调整子筒的位置,使传火孔正对右侧的燧发台,合上后盖。接着就是从火药葫中倒出一定量的火药在燧发台,最后利用枪身上的望远镜瞄准开火。

每一支狙击枪都是许多工匠手工打造,花费巨量的时间和材料,那么高成本花出去了,刘备没理由放弃提高度的望远镜。

狙击枪上的望远镜也是用瑠璃制造,十分脆弱。在行军和运输途中,望远镜都会单独存放,不过汉军狙击兵都是贴身保存(到现在,望远镜在汉军之中也是等级的象征)。

普通的火枪兵自然没有狙击兵那么好的待遇,子弹是普通纸壳弹,每次击还要用通条捅进枪膛,枪管与铅弹之间的间隙也需要仰仗包裹铅弹的羊皮填充。

普通火枪兵不可能向狙击兵一样瞄准敌方军官定点击,运气差的火枪兵甚至一场战斗下来连一个都打不死,他们是数量取胜。

滑膛枪准度感,但它的威力不能小视。自从炼钢技术进步,汉军自身的铠甲防护力已经超过了武器的攻击力,一度让众大臣忧心忡忡,想出了一系列例如锤类重兵器解办法,但都得不到刘备的认可,直到滑膛枪出世。

以汉军目前的铠甲防护力作为标准,汉军滑膛枪一百步以内,只要中弹立刻死亡;二百步以内,最好也是重伤;三百步以内,轻伤且立刻丧失战斗力,活着但铅弹会留存在敌军身体内部,如果没有手术取出,也会中铅毒而死。

“哈哈,我一组已杀将校十余,此战必为功!”

“小得志,此战尚未完结,汝怎知我等会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