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军西征(1/2)
海军掌控扶南没多久,就从北面山林中找到一种木材,当地称之为克云木,海军称之为胭脂木,其实就是柚木,柚木抗腐蚀,握钉能力好,适合面材,甲板及隔壁,是十分优质的船用木材(龙骨还是用的铁力木)。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扶南城(原扶南王都南迁到沿海重新建造的城市)
“吊机小心,此船多为钢轨!”
“明了!”
扶南城港内吊机正在将建造列车轨道所需的钢轨吊下来,这种吊机也是由马钧改良的,在配重投石机发明之后。
大汉稳定,船运越来越兴盛,城市内的港装卸所需的劳力就大大增加,但大汉的劳力短缺,或者说劳力贵。普通汉民只要有开拓
神,随便去南方就能闯出一片天地,在码
当苦力只有专门的俘虏会去做。
随着扶南开发,捕队和江东豪强陆续参加,俘虏数量短缺,港
急需摆脱
力的限制。马钧参照老式木质吊机,制造了新式钢质吊机。当刘备观看这种吊机的构造时,一度认为马钧也是穿越来的,要么就是吸收了穿越者脑中的知识。
刘备看到了密的单向防逆转止动器,密集的
齿、相同间距的齿槽,怎么看都像是工业化制作。
“陛下,此物乃是下臣参照古时吊车所做。”马钧的解答打了刘备的胡思
想。
经过详细询问,这种类型的齿在战国甚至春秋时期就已经在用,不过当时是青铜制的。
有了吊机,集装箱(大型木质,小型铁质)这种简单的思路也得到了推广(刘备说的),这两项发明大大加快了港的发展,也极大的节省了劳力。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案例刘备更加坚定了之前的国策,也就是为制造劳力短缺,
着大汉国民想办法制造机械解决劳力问题。
没有生存压力,在达到一定值前会
发式增长,大汉才刚平定内
几年,
就已经增长到了四千多万(粗略统计),刚统一那一年纸面上才两千万不到(战
少了数十年),即便减去隐户,依这样的增长度刘备活着的时候也能到达一亿大关。
过度增长,若是没有大量土地安置这些
,
力就会取代畜力、机械的地位,招募
力的成本也会低于开发器械。
力在各个环境占主导地位,劳动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社会非常容易形成内卷化,也就是过密化,社会进步将停滞不前。
为了摆脱这个恐怖的牢笼,刘备很早以前就定下了稀释劳力的国策,如今看来效果显著。
“伯言,陛下何故费力将西域俘虏运至扶南,水土不服死者甚众不说,扶南运河开凿也并无重大意义,马峡便在南方,欲往西去不过多行数。”接完最后一艘运输俘虏的船只,吕蒙还是百思不得其解。
马峡就是马六甲海峡,海军参照“世界地图”探查到这里,询问岸上之当地名称,结果海军只听得懂第一个字像“马”的读音,便将海峡命名为马峡,这种简略化命名方式也符合大汉习俗。
陆逊笑道:“以我观之,我等封地有绪矣。”
“伯言之意……”
“马峡之地扼守东西两侧大海,若有一军堵塞马峡,中原欲出兵西进便不得不绕外海而行,所需粮难以为继。而扶南运河便如南北武关一般,况运河一通少府船队便可少行数千里,运送物资克
可至。”
当年南阳之战后,陆军开辟的武关北面道路行渐渐增多,南阳太守请示荆州刺史,修缮了北面的道路,同时在这条道路上又修建了一座城市,百姓便称之为北武关。
陆逊稍加点拨吕蒙立刻明白其中的道理,刘备如此看重西面身毒的土地,不惜花费如此多的力物力开挖运河,显然身毒的土地肯定比扶南要好。
“幸得我不似江东诸那般短视,昔
听从伯言之言。”吕蒙说道,“扶南运河不过百余里,我料不消两年便可建成,那是我等便可出兵身毒。”
陆逊摇说道:“西域修桥铺路亦需劳力,然陛下不远万里送俘虏至扶南,便有敦促我海军西进之意。据绣衣卫
报所言,身毒之地多为贵霜帝国所占,而今贵霜帝国大军折损西域,国中必然大
,此正我海军进兵之时,此机不可失,否则悔之晚矣。”
“伯言有何妙计?”
“可先于西侧身毒海建海港,多囤辎重,待我军过马峡,可至此补给,而后再兵发身毒。”
听两说了半天,管统也明白了过来,说道:“何必如此兴师动众,船舶司新船已出,何不先遣数支船打探身毒虚实,我等可乘机于身毒海新建战船,如此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不想管伏波亦有谋略。”
出兵作战,尤其到是不熟悉的地方征战,报收集尤为重要,这
报工作也不可能短期内完成,有这时间就可以广建战船了。
扶南开发,海军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砍伐的树木烧掉太可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