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金虾港(1/2)
“不想张公国才设立数年便有如斯景象。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尚不成大县,长不可称令,又有何可奇。”
“地产不丰,地动不断,汉民多不愿久居,尚比不得东南群岛。”
倭岛的土地不是特别肥沃,每年也只能种两季,而且倭岛上的自然灾害太多太频繁,汉民还是觉得东南群岛的收益比例高,大汉的百姓都不喜欢定居在这里,基本都把这里当过渡。
汉民在倭岛做技术工赚取第一桶金(倭岛开发程度最高,还没有太多的疟疾等热带疾病,是绝大多数汉民外海第一站),而后联合工友到东南群岛开发,能找到矿产最好,找不到矿产就一年收三季农作物(水果、甘蔗、水稻、小麦等)。
有了钱的汉民再衣锦还乡,不过他们的事业还在外海,这时候就是雇佣汉民当高层领导,识汉字的山越、南中民、鲜卑等(也有少数倭)当中层领导(如监工),东南野
作为农场、制糖厂、造纸厂等底层劳力。
“此地临近三韩郡,北方平州乐郡、带方郡多有早年北迁之民,若非如此,便是有金银矿亦比不得海越之地。”
平州是在幽州越来越大后分出来的一个州,面积是辽西以东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鲜卑融大汉,
场也有了经济价值,喜
种田的汉民很快占领了北方大片
场。
有水泥的帮助,北方新建了许多城池,这些城池都应属于幽州,但随着汉民北上越来越多,幽州的面积过大,尤其是东西跨度太大,不利于幽州刺史部管辖。最后经过群臣商议,新设平州,将辽西以东地区划归平州管辖(包括整个三韩地区),平州刺史由羊衜担任。
海越,其实就是吕宋。最初,东冶候官(今福州,发现夷州后刘备改名为候官县)的一批百姓从当地出发,途经夷州南部南下到达一个大岛。这些在岛上发现了铜、金矿,为纪念家乡,他们称呼这个大岛为海越,之后就被官方正式命名沿用了。
海越这地方的价值远远超过倭国,不但可以一年三收,就近还有许多矿产,最主要这里有在大汉价格高昂的香料,同样是种地,在这里种植香料收益远大于其他地方,尤其是香料十分容易种植,不需要花费格外的力。
海越的发现,第一批的
利收
促进了东南群岛的开发,汉民再也不是一窝蜂沿着
州、扶南往下探索,开始以海越为起点向南探查。
王基的船队离开北银县,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来到了最后一个有汉民聚集的城池——海参港,或者不能说是城池,因为它没有外墙,这里的百姓也不是常年居住,只是等每年海参长成的收获季节才成群结队开船到这里。
补充了物资,修整数船队继续出发,之后的两个多月,船队就一直飘扬在海中,固定一段时间放下小船上岸补充淡水资源。
“校尉,这世界地图并无过多差错,沿途航线我已标注在册。船队继续北上将会途经一大湾,莫如直往东行,可缩短路途。”
“不可莽撞,我等远离中原,后无援兵,万事当以稳重为上。”王基说道,“如计算无差,不将要
冬,陆地外围有上冻之相,可登陆补充物资,以策万全。”
“是!”
“欧!”
每次登陆船队的海军都欢呼雀跃,毕竟这年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还一直呆在拥挤的船舱,时刻考验着海军的心理承受能力。
“虾!红虾!”
“如斯之多,食鱼数月终于不必忍受鱼腥。”两艘捕鱼船开始作业,其他海军水手登陆寻找水源。
“校尉,北面河中有黄金!”
“校尉,此地有矿产!”
寻找水源的海军不但轻易找到了淡水河,还在河中找到了许多马蹄金。另一边,专门的探矿组根本不用花费多少时间,马上确定了此地有矿产,那么容易探查可见储藏量巨大。
“校尉,今可食
糜!”又一组探查的海军回来了,他们还拉回来两
动物。
“此麋(似鹿而较大的哺动物)怎生得如斯之大。”海军围城一圈,这麋虽然只有两
,但
量足够海军千
一起吃。
“火夫,架锅,煮!”
“是!”激动的海军士兵将这里命名为金虾港。
王基拉着参谋远离欢闹的海军,说道:“参谋以为我等尚可东去否?”
“校尉之意……”
“士卒多有沉寂者,士气不佳,况此地过寒,我等所着之衣略显单薄,若再往东行,恐不利。军部早有言在先,当以稳妥为重,不可之过急。”王基说道,“而今寻得宝地,可以黄金招民至此,不消一年此地必可成前哨之地,那时我等准备妥当再往东行,必定一帆风顺。”
“校尉言之有理。”参谋想了想指着地图说道,“北方有一大湾,我等可先探得虚实,而后于东面直往西返,他东向便不需远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