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自古豪杰出枪兵(1/2)

马蹄声轰鸣,近三百蒙古斥候分成六条横队,每条横队之间相隔三十到五十步左右,宛如一道道涌向残不全的宋军营地。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灯火下的宋军听到黑暗中马蹄声急促,还有嗬菏的狂呼怪叫,越发显得慌起来。

但总算宋军的暗哨早早报警,所以凑在一起的宋军士兵纷纷举起弓箭,向黑暗中胡出两羽箭。

看着那些羽箭七零八落的掉在地上,纵马疾驰的特木尔哈哈大笑:这稀稀拉拉的几十支羽箭,居然连一个原勇士都没有中。

特木尔心中泛起无尽喜悦:看来自己夜出击的决定,是正确的。

特木尔大声呼喝,在他的催促下,三百斥候的马速又快了几分。

这急促而狂的马蹄声,在黑夜中听起来宛如排山倒海似的,颇具威势。

营寨中的宋军手忙脚的跑动起来,他们分成许多个小队,分别把守在营寨墙壁的缺处,用大盾、弓弩、长枪布成一道防线。

聪明一些的宋军开始将火把抛向黑暗处,一束束火把摔在地上,照亮了黎明前最沉的黑暗。

木质塔楼上,那些箭术不错的宋军弓手借着亮光,开始朝着蒙古铁骑确的箭矢。

不时有一两个元军被羽箭中,但特木尔毫不在意。

因为这些宋军弓手的数太少了。

再有两百步,原汉子就能撞进宋军的阵列,把那些懦弱的南撞得仰马翻。

——世都知道蒙古各部骑无双,但往往却忽略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蒙古也有甲骑、重骑,也不乏直接撞敌军阵营的勇气。

只是,特木尔不知道,当年追亡逐北的大汉铁军,杀得匈、乌丸、西羌、鲜卑等游牧民族血流成河,数不清的鲜血和尸骸……

那淋漓的鲜血,最后汇聚成原部落代代相传的四个字:阵而不战。

——在汉军有准备的况下,小规模甚至大规模的骑兵冲锋,作用并不大。

尤其是在汉军已经设置了营寨的况下。

在稳固的营寨、犀利的弩箭之下,骑兵结阵猛冲只会撞得血流。

而特木尔此时有了最直接的教训——他附近的一名元军忽然惊呼着,连带马滚翻在地。

火光下,特木尔隐约看到地上糟糟的布着不少尖锐的三棱铁。

特木尔心里一沉:铁蒺藜!居然是歹毒的铁蒺藜!

铁蒺藜,看起来像是一只尖锐的多边菱角,这种险无比的防御武器,常常散布营地的必经之路上。

不论是还是马匹,踩到铁蒺藜上,脚板或马蹄上就是一个血流不止的大窟窿。

特木尔周围,几个元军斥候先后倒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特木尔咬咬牙,他发出急促的唿哨声,催促元军士兵加速前进。

特木尔的想法很简单:原上的勇士们连夜奔袭,而宋军也是远道而来,绝不可能携带大量的铁蒺藜。

就不信宋会将整个营寨前方铺满铁蒺藜!

所以,冲过这片地就好了。

也诚如特木尔所料,栽倒了二十多骑斥候,元军便顺利冲过了布着铁蒺藜的防御圈。

此时距离宋的营地,已不足百步。

在这个距离上,已经隐约能看到宋军士兵的容貌和神

特木尔的心里骤然一紧:他敏锐的发现,宋军士兵的神并不十分惊恐。

在特木尔正面,是一群抱团防御的宋,他们紧紧盯着元军的动向。

宋军的眼光有些紧张,但并不恐惧。

……

江陵子弟黄雁山,就在这一群宋军之中……

黄雁山的手里攥着一根绳子,他双眼紧紧盯着前方的鞑虏,甚至差点忘了呼吸。

在黄雁山身边,几个举着盾牌的同袍护在他身前,一名弩手抬起武器,从盾牌缝隙间出一支弩箭。

黄雁山认得,这个弩手是邻村的陈武,数前刚刚当上一名弩手。

陈武的双手发抖,这是他的第二支弩箭。

和第一支弩箭相同,这支弩箭也空了。

黄雁山心里有些鄙视陈武:跟陈武相比,自己也算是老卒了吧?

便在此时,黄雁山身后传来提辖大吼道:“拒马,起!”

黄雁山全身一震:到自己了!

苦守了大半夜,黄雁山等的就是这一刻!

黄雁山抓着绳子奋力一拉,一支三丈长的竹枪从地上抬了起来。

这是一支新砍伐的毛竹,粗的一端埋在泥土里,细的一端削成了尖锐形,斜斜指着前方。

黄雁山迅速将绳子绑在身边的拒马桩上,然后双手扶着竹枪,让枪尖对准纵马疾驰的蒙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