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冀州牧(1/2)
常山郡或者说整个冀州,因为卢植等
在夏季时及时安民分地,保农耕种,所以县、乡、里同州郡的关系算是最缓和的。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无论是太守、县令哪怕是亭长上任所要处理的紧急事务都要比别的地方少。
往北的幽州,往南的豫州,向东的并州,往往都是此刻朝廷册封的官吏上任之后才开始安置流民,疏通乡里。
甚至还要继续追讨黄巾余孽。
崔超上任之后,反倒并没有如此忙
,他一边着
重修郡守府,一面联系卢植当初临时设计的官吏们,重新搭建一郡的官制。
按道理赵普是常山郡郡丞,负责整郡十多个县的行政民政事务。在这百废待兴之即,应该忙得不可开
才是。
可他一天都见不到
影,反倒一直躲在自家宅院中。
到了常山郡赴任之后,崔超为其购置了两处宅院,两院仅有一墙之隔。赵普将赵信夫
一并接到了元氏县,赵信夫
住一处,他和赵云住一处。
崔超以为他们亲
久别重逢,共享天伦,初时倒也不以为意。
先让李博帮他打理了一段时间,李博是他新任的郡守府主薄,拿着四百石的俸禄,却身兼两职,
着一千四百石的活。
但一连半个多月,赵普一天都没有上任过。崔超不得不遣
去督促赵普到郡守报到。
赵普其实有他的无奈之处,汉时的官文比较讲究,许多用语他此刻根本没有掌握。真去赴职,他还真
不好。
还有一点,他也不太乐意做这郡丞,眼下培养赵云才是重中之重。
他揣测卢植之所以费尽功夫帮他弄这么个千石职位,可能只是当做跳板,目的是给的履历上添些东西,他
到了京城好让朝廷委以重任。
实际工作他也没必要做,何况崔超身边有一个更合适的
选李博。
他完全可以将心思全花费到赵云身上。
历史上的赵云出生年月年不详。但很多
推测是公元168年生,其实相差不大,生辰是169年正月。
赵普算着他的年龄,将满16岁,此刻是公元184年离董卓
政只有五年时间。
这五年是极其重要的时间,不仅要结
豪杰,更要把赵云培育成允文允武的大才。
武是不必担忧,而且他也使不上力气。文这一块可不是指文采风流,而是要有谋略,识远见。
以他当前所见,文能比卢植,那就足以叱咤这个时代。
可想到这里他就有些
疼,就是自己也远比不上卢植。哪里能够
出这样的学生呢?
更令他无奈的是,这赵云历史记载堪称儒将,可少年居然也是如此顽劣。
别说看经史子集这些先贤书籍,你让他坐到那里,一个时辰不到就不知道到哪里呼朋引伴去了。
崔超派遣的小吏赶到时,赵普正冲着赵云空落落的书桌叹气。
“郡丞大
,太守有请。”小吏恭敬地拱手行礼。
既然已经派
来请,赵普也不好推脱,只好起身赶往郡守府。
“安定这几
可歇息好了?”
等待他的是崔超和李博,两
跟前皆有厚厚地文书账簿。想来抛开新上任的政府官制手
都有一大堆事
需要处理。
而且马上
冬,各县乡须得预备过冬的余粮以及为数不少的乡勇,以应对突发的
况。
突发
况包括流寇劫掠,以及无法生存的百姓不得已抢粮。
先不说夏季仓促种植的粮食谷物,由于生长周期不够长,导致并不能完全成熟而导致的产量低。
单说安民分地,施粮耕种,就算当时的卢植等上下官员都尽了力,也是无法照顾到所有百姓的。
因为时间仓促、地域辽阔和
手不足等原因根本是
力所无法克服的。
再者,流民之所以称之为流民,就在于他们背井离乡逃难,是在流动的,后来听闻冀州安抚流民施予耕地,又有新的流民涌
。
而那个时候卢植班师回朝,崔超也不宜留在冀州,回乡等封去了。
这些
就成最大的不安定因素。那个年代冬天是容易死
的。
赵普想到这里是有些惭愧的。“安定有负所托,心中着实惭愧。”
“罢了,”崔超本以为还要费一番
舌,不料他这么有思想觉悟,“以后每天来履行职责就行了。”
他递给赵普一封信又道:“这是州平的来信,他得到卢将军要来冀州做州牧了。”
这点让赵普有些意外,历史上卢植被左丰诬陷后下了大狱,判处减死刑一等,也就是后世的无期徒刑。
最后攻
广宗杀死张梁的是皇甫嵩,此
被后世誉为汉末第一名将,这点是名不虚传的。
后来也是他做了冀州牧。
但此番卢植不曾
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