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美阳之战(3)(1/2)
进
十一月之后,赵普在九江郡收到了分别来自三个地方的信件。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一封来自冀州渤海郡,写信时间是在十天之前,因为刘备在异地他乡没有使用官文,所以当地的置夫只当是普通信件。
一直十多天才送到九江郡
陵。
刘备在信中大致说了一下
祗
刺史的灵柩已经安葬,不
将返回九江郡,让赵普再帮忙多在
陵待上些时
。
同时还提醒赵普,张飞
鲁莽又有酗酒的恶习,让他帮忙看着点张飞,省的他惹事。
刘备还不知道张飞和赵云赶赴吴郡请蔡邕,此刻仍未归来。
第二封则来自吴郡吴县,是吴景托吴郡太守盛宪走的官文,三四
就从吴县到了
陵。
在信中赵云向他禀告蔡邕父
已经同意从吴县动身赶往九江郡。
他这封就是盛宪的太守府上写的,写完就动身经钱塘走水路到九江郡。
这让赵普大喜过往。不管怎么说蔡邕愿意前来,赵云和蔡文姬的婚事在他看来就已经成了一半了。
至于信中的其他信息,赵普晓得这个盛宪其实就是后来被孙策所杀的吴会名士。
如果他此刻没有在
陵遇到孙坚的家眷。待刘备归来,他定会亲自去一趟吴郡,不说招揽英杰,也定会设法让他避开后来的杀身之祸。
但是如今孙策算是他的学生,虽说
格有先天生成的部分,但后天其实也是至关重要的。
他既是孙策的老师,又知道这孩子后来有嗜杀和忌
的毛病,自然会想办法消除掉,再不济也要尽量将之淡化。
不会让孙策成为历史中如烟花一般短暂的江东小霸王。
否则即便孙策能征善战,也终会如郭嘉所说死于匹夫之手。
第三封信来自三辅地区美阳城。
卢植给他回了信,但是关于美阳那边的状况,这位车骑将军只是一笔带过。
他重点仍是劝说赵普过了这个冬天就
京。
他认为如今的朝廷有倒悬之危,若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便美阳之战能够彻底击溃叛军主力,暂时解决了西北边患。
汉室也不过是在慢行死亡。
卢植想要清君侧,或者说任何的士
都想要诛宦。
在韩遂还叫韩约时,就曾力劝大将军何进诛杀宦官。
后来凉州叛
,他和边章同样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可是此刻后汉朝廷的问题只是宦官专权和凉州叛
吗?
卢植站的高度够高,政治嗅觉又很敏锐,他知道大汉的根基已经腐朽,想要扶助朝廷,匡扶社稷,就要从根基
手。
这个根基就是皇权和吏治。
整治的根源,首先要将那些利用皇权为非作歹的宦官彻底从政治权利中心驱除。
然后,废除皇室敛财的卖官鬻爵,将录尚书事这等重要官职从宦官、外戚手中废止。
所谓录尚书事是官职,最初称领尚书事,职位高于尚书令,也就是拥有掌控尚书台的权利。
尚书台是后汉的政务枢纽,任何的权臣外戚,若是不能掌控尚书台,只能说是纸老虎。
录尚书事在汉昭帝时初立,那时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
磾、上官桀共领尚书事,是为此官之始。
但录尚书事并非独立的官职,常以它官兼领,是外部
员对尚书台事务的
涉。
近朝以来,梁翼、曹节、窦武等宦官外戚无不以大长秋或者大将军的职位录尚书事。
这几
中,除了窦武无不是祸国殃民,倒行逆施之徒,以致天下
益疲弊。
此刻的朝中若非大将军何进和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成互相牵制之势,录尚书事肯定不是由宦官便是有外戚兼任。
卢植的志向和想法是想要士
掌控尚书台,要实现这件事,要先后打倒宦官和外戚。
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大工程。
赵普看完信后,久久沉默不语,作为自后世而来的学者,他甚至后汉朝廷最终就是有羌
(凉州叛
)、宦官和外戚给压垮的。
卢植认为平息羌
的根源不在镇压,而在整顿朝廷吏治,这已经让赵普很佩服了。
而如果能扳倒宦官和外戚,起码后汉朝廷大有中兴的希望。
可这何其艰难啊!
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把持宫纬,权势滔天,大将军何进握有兵权,位列三公之上。
世家大族们联合起来不过勉强与之相抗,何谈扳倒呢?
另一方面,让士
们万众一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这无关权谋高明与否,也无关个
能力大小,如《荀子天论》所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