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当地美食的灵魂——花椒大酱(1/2)
就算那条通道没有被堵住,潭水的流动
也小的可怜。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还是小溪好,这些洗过花鲈鱼的溪水,很快就会被上游留下来的新水替换掉。
这条穿越了这片空间大半部分的小溪流,解决了这里动物们的饮水问题,它的起源是位于最北面一面峭崖高处的清泉。
估计泉眼不小,或者那处峭壁后,还有着更大的泉眼也说不定。也或者相比较于高不可攀的崖壁,他们这位于崖底的地方,有着地下渗水也说不定。
总之,这条极为有用的小溪“哗哗啦啦”的就形成了。
“三哥,清蒸吧,清蒸鲈鱼,鲜极了……”可是,叶安宁再一想,红烧鲈鱼也很香啊,叶安宁有点小纠结。
“那就一半清蒸,一半红烧。”
“嗯嗯,三哥最好了,反正鱼也够大。”
要想鱼做的好吃,不仅鱼要处理的好,还需要好的调味品。
盐、油、酱油、醋、姜片、葱花等,这些基本的就不用说了,还有两样东西,是吃清蒸鲈鱼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叶安宁随手将一只小瓷罐取了出来,这里面就是吃鱼的秘密武器之一——花椒大酱。
花椒大酱,是他们当地各色美食的灵魂。
当
们说,煎饼卷大葱是如何如何的有味道,炒
是如何如何好吃的的时候,他们却往往都忘了,这些挑逗他们味蕾的美食,都是那个只有配角身份的花椒大酱才能带来的。
也就是说,没有花椒大酱,这些美食都将失去了灵魂,花椒大酱才是真正的的王者!
在这粮食不充裕的年代,
们应该是狠不下心来晒花椒大酱的。毕竟这花椒大酱的原始材料,就是长了霉的煎饼,或者是馒
。
但事实却是,他们当地
,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会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开始晒花椒大酱。
即便大家舍不得用好的食物去晒花椒大酱,也会用一些杂粮的煎饼,或者是黑面的窝窝
,甚至用添了野菜的姜饼、窝
,那也是要晒上一瓷盆的花椒大酱的。
因为花椒大酱,对于当地
来说,不仅仅是一味调料,它就和他们平时吃的盐一样,必不可少。
更何况,花椒大酱,还能充当咸菜的角色。
晒花椒大酱,之所以选择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开始,是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高,(秋老虎嘛),天气
燥,晒在太阳下瓷盆里的水分容易蒸发,并且晒出的酱色泽更好。
如果这么说的话,夏季的时候,天气更热,温度更高,为什么不选盛夏的时候,晒花椒大酱呢?
那是因为盛夏的时候,雨水多,尤其是,时不时的,不定时的,不打商量的,就来个雷阵雨。
试问
晒在太阳底下的花椒大酱,在主
还没来得及收的时候,一场
雨浇下来,啥也玩完了。
所以,夏末秋初,雨水渐少,空气
燥的时候,是晒花椒大酱最好的时期。
花椒大酱的主要材料,就是长了霉的煎饼,此外还有盐,新鲜花椒及花椒叶、大南瓜叶。
同时,夏末秋初的时候,正是花椒红彤彤成熟的好时候。
之前说宋清月是制作各种腌菜的一把好手,这晒花椒大酱,她自然也是拿手的紧。
甚至可以说,当地的
,就没几个不会晒花椒大酱的。如果真的不会的话,那一家子都去喝西北风好了。
花椒大酱的制作方法,表面上看,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实际上,有没有技术含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就是将已经长霉的煎饼,用洗净的大南瓜叶盖上,过一段时间,当整个煎饼加南瓜叶都长满绿霉的时候,将之放在阳光下
晒,晒到姜饼
脆脆的。
然后把这些
脆脆的煎饼,捏碎了放到一个足够大的瓷盆中,加
足够多的食用盐。
盐一定要放多一些,否则的话,这盆子酱会越晒越臭,然后完全的毁了。
将山上采来的新鲜花椒和花椒叶,也放进瓷盆里。
然后加
足够的清水,尽量搅拌均匀,使成糊状,水多一点没关系,在晒的过程中会蒸发掉。
接下来,就是
晒的过程了。
把和好的浆糊放在太阳下
晒,期间要经常搅拌,目的一是为了让煎饼完全碎掉,二是使浆糊晒得均匀。具体晒多长时间,要根据天气
况及酱的变色
况而定,一般至少要一周,直至酱晒成黑红色。
最后一步,是熬酱。把晒好的酱倒
锅中烧开,再小火慢慢熬制,中间不停地搅拌,防止粘锅熬糊了,直至把酱熬香。
除了花椒,如果有
喜欢生姜、茴香、八角等调味料的,也可以在晒制或熬制的过程中加
。
叶安宁拿出来的这一小瓷坛的花椒大酱,不是宋清月去年晒得。
宋清月去年晒的花椒大酱,早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