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八章 见面(4/4)

道:“故而太祖立国时有训‘南不可为宰相’道理也在此中了。”

王安国听了点,以章越的话来说,太祖夺取天下靠得是文臣将领都北,至于南都是当初被宋朝所灭的南唐国民。故而用北为宰相,也就是‘仁义’,合于以儒治国。

“所谓仁义用在治国,就是合于既得利益,太祖平天下后,厚待功臣,不杀读书,甚至不以南为相,都是合于既得利益,合于仁义。合于仁义,故本朝垂百年来,可称得太平盛世,全仰赖在于‘仁义’二字,然也因合于仁义,如今辽夏虎视边陲,国敝民困,也全怪于仁义二字。”

“那么三郎为何言为何说治国,以利益而非仁义?”

章越道:“令兄在言事书中所提‘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要从学校中选拔才,后提拔任用,再行以征诛之法,此鉴于范相公新政不得才之失。”

“然而变法在于富国,要富国,不取于上则取于下,取于下则国亡,秦之亡在于失于民不在于失于仁义。故而这也是我为何所言,贾生过秦论立意不高之故。然而取于上,此合乎于仁义么?凭征诛之法可压一时,却不可长久,治国长久还在于利益二字。变法即不得于仁义,令兄又以何利益补仁义之失呢?”

听到这里王安国忍不住拍案道:“佩服,真佩服啊!如此说来以三郎之才,三字诗确实也不足一观了!”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