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七十五章 崇政殿(1/2)
宋朝殿试名次浮动很大,省试第一,也可能掉至二甲三甲。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
省试末等,也可能会提为三甲。
这没有一个定数,一切皆看皇帝与考官的意思,最后的排名一切皆有可能,省试成绩只是个参考。
不过章越省试既考了第二,没有理由说我求个四甲五甲就好,如此
都会觉得你在凡尔赛。
既是省试第二,殿试即是来争
甲,甚至状元,榜眼机会都很大。反正章越心想,我既是省试考了第二,没有殿试不争第一的道理。
这些话章越放在心底想想就好了,倒不如似国足般喊出个保三拼二争一的
号来。
不过殿试第一名一等,二三名一等,四五名一等,
甲一等,接下来二三四五甲又是各一等。越是名次往前,一名之差待遇天差地别。
看着火燎在夜风中掠动,章越神
也是渐渐严肃起来。
过去诸侯以大
选拔擅
者。
故而要求
者,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己矣。
话是如此,但若读书
没有个胜负之心,何必来科举呢?
科举不是请客吃饭,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随着天色渐渐光亮,来到东华门前的士子是陆续多了,东华门前尽数是身着白袍的士子,相熟之
相互言语,戏谑之声此起彼伏。
章越想到这里,除了与相熟的
略个点
外,其余
都则一副生
勿进的姿态的。以至于不少想结识章越的同榜举
都不敢与他打招呼。
这时候除了殿试,一切都不在他眼底,些许失礼算什么,等殿试后再解释,或者不需要解释,尤其是你到了一个位置后。
不过章越不说话,不等于旁
不议论他。
当初章越省试的《金在镕赋》及策论,与江衍,王魁的省试文章一并被坊间小贩刊印,小贩沿街叫卖一
赋值得一文,又被时
戏称为三文赋。
省试放榜后,王珪等
三位考官和详定官予三
给出了一个评价。
三
中王魁第一场得了第一,章越第二场和第四场皆得了第一,可第三场因为‘针砭时弊’几乎得了个倒一,江衍的第三场最好。
这是官方评价,而文章被小贩卖给他
后,汴京时
点评各是不一。
但见一名士子道:“以诗赋而论,王俊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读之有当年王文正公《有物混成赋》之感。”
另一
道:“此赋被誉为赋格,我等少年时都读他此赋为格。”
“正是,王俊民
题也是一绝,令我想到了一赋一公
题云‘大礼必简,圜丘自然’,另一公言‘礼大必简,丘圜自然。’后者不如前也。王俊民
题即有此顿挫之感,乍看之下令
倍觉
神。”
这时一名老成持重的士子道:“我看不然矣,王俊民在赋中虽文才过之,但却远不如章度之。”
“此话从何说起?”
那老成持重的士子言道:“普通
看文章还是文辞为重,至于器识则不顾。章度之这篇赋,我读了三遍,观文赋见器识,可知远胜于王俊民。”
“可是文章取士还是重在文辞,何尝从器识取士?”
这名士子道:“此言不能苟同了。何谓器识?是一个
的抱负,胸襟,志向,气度,识见,以科举取士,是选拔官员,看其是否有王佐之才,甚至
后的宰辅之才。”
“对一名宰辅而言,是要治天下,治天下就要服众,那么是以文辞服众,还是器识服众?”
此言一出,众
有赞同的,也有摇
的。
这时一
道:“若是王俊民在殿试写出器识胜于章度之的文赋呢?”
对方笑道:“文辞才
可以胜过,但器识不能也,好似牧羊不可似雄鹰般俯瞰天地。除非牧羊能御风而飞,否则绝不能变也。”
这时候宫门开了。
初升的太阳斜照在宫墙上,章越看了一眼东方天边的
,此刻宫门众士子都是相互揖让。
最后章越,王魁,江衍,王陟臣,黄履当先数
,先步
宫门。
在一群侍卫注目下,递号给宦官审验然后放行。
到了这重关卡后,侍卫会对章越随身所携之物进行搜查。
一行数
之中,随着侍卫的翻检,如擦拭笔砚的巾布被挑出,任何可疑的挟带之物都被没收。若是士子有异议可以,允许请出考场,下一次殿试再来吧。
检视之后,章越与四百余名白袍士子在宫
的陪同列队穿行于重重殿宇,道路左右侍卫们手持骨朵,金幡侍立。
金阳高照,皇城之中旌旗飞扬,一道又一道的钟声透过高墙,激
于层层叠叠的宫院里。
对很多举
而言,不论殿试如何,来此目睹皇城壮丽,已是不枉此生。
章越经甬道行至崇政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