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江湖到处是哥的传说(2/4)

气,但那毕竟是网大而已,还不是李谦导演的。

不过事实就是《大白鲨:复仇》横扫了同期所有电影,虽然总共就没几部。

媒体自然是大书特书了,新导演,五天五千万,比李谦的《生死频率》还要牛

至于有前作和李谦的加成,不过这些都被媒体无视了。

使劲地吹就行!

上映五天,影评那边还是反响平平,甚至有不少这部电影照抄第一部,纯粹是炒冷饭。

不过观众的反响非常好,完全相反。

而同期还有一部古装喜剧《十全九美》上映,1号上映,首周三天拿了将近700万票房,成绩非常不错了。

不过这就是一部纯粹拼凑起来的恶搞片,所有的喜剧元素都是恶搞,但是总有笑点比较低的观众,要不然也不可能三天就拿了近700万票房.

而《127小时》继首拿到210万之后,第二天拿到250万,第三天星期六收获320万,周再拿300万,首周末四天一共拿下1060万。

四天还没有《大白鲨:复仇》一天票房高。

不过《127小时》的碑确是目前正在上映的电影里最好的,不管是影评、媒体,还是观众碑,除了少部分觉得假、无聊的,绝大多数那都是一片赞誉。

“《127小时》—论生命到底有多重?”

某个知名影评,谈起了生命这么高端的话题。

“如果天平的两端一是你的生命,另一是10万块钱,你会怎样选择?如果是100万呢?恩,你说你穷,没有那么多钱。

好吧,我们换个选项,这回你肯定有,一条胳膊怎样?等等,光一条胳膊还不够,你必须得自己把它割下来,这易接受吗?

看完电影,我默默地在心里问了自己这个问题,虽然我很想说自己是个坚强的,但是我不想说谎,如果让我面临那种况,我肯定是不敢自己用一把手指那么长的小刀,还是把水货,一点一点地锯掉自己的胳膊。

那么,生命就抵不过一条手臂嘛?还是抵不过内心的软弱?”

本以为要讲一大堆汤了,结果却不是这样。

不过讲大道理、讲汤的影评从来不会少。

“需要怎样的生存意志才能让愿意付出自己断骨截肢的代价?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在最后几分钟给出了答案:为了活着。遭受巨大的痛苦,男主公并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仅仅是继续活着。他也确实实现了愿望,经过127小时的挣扎,拖着一条断臂,重获新生和家团聚,娶妻生子,继续他的户外运动生涯,答案就是这么简单。”

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个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在见识到各种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

“我非常喜欢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这石一直在命里等着我,从几亿年前的陨石开始,就等在这儿”我们何尝没有遇见过那个命中的巨石呢,或早或晚,都会找上我们。

当遇到这个一直等着你的石的时候,当你尝试了各种方法,当你的后悔之时,当你几近身体与心理的崩溃边缘之时,你是否会放弃自己?

我想看过《127小时》这部电影的观众,当你们以后遇见巨石的石,最起码能比原先多了些勇气。”

......

影评和普通观众看一部电影通常不是从同一个角度来看的,如果他们真的和观众一个味,那就不是影评了,谁还看他们的评论。

张韦平说过一句话,片子出来不能先给影评或专家看,他们要都说好,这片子就完蛋了,观众就没法看了。

虽然有失偏颇,很多卖座的电影在影评哪里的碑也非常好,不影响票房。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电影来说,这句话还是对了一半的,影评的审美的确跟大多数的普通观众不同。

对《127小时》这部电影,这些专业影评谈的都是生、命运、选择、生命价值、自然。

这些影评每看一部电影都能体会到一些生哲理,一个个估计都是哲学家了。

但是绝大多数观众,他们看完电影第一反应通常就是两个字。

“牛!”

或者“卧槽!”

不管有没有文化,最直观表达他们内心想法的可能就是这两个词了。

“白挨了几天饿,其实男主角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手吃掉,这样可以解决饥饿问题,而且剩下骨就可以拿石或者小刀击碎,我真是天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