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一句话就解决了(2/3)

道是烂片!”

“起码有二十个小学物理知识的漏,导演小学毕业了吗?”

“除了炒作刷评论还会什么,什么时候国产电影才能把力都放在电影本身上面?”

“国产科幻?呵呵,骗钱的玩意!”

“好评太多了,不真实,打个一星,维持豆瓣生态平衡。”

“这种烂片的评分都超过八分了,真是悲哀啊,难怪马小刚说国内观众的审美能力差,只配看烂片!”

......

“这是铁了心要把《流地球》给往死里黑啊。”

李谦摇摇,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负面营销了。

一般来说,哪怕是收钱办事,很多影评大v、自媒体账号也不是什么钱都收的。

《流地球》这种票房和碑的电影,还有着第一部国产硬科幻的名,但凡是个正常,都不会为了那点钱就写下一篇篇没有下限的评论。

现在有一定名气和丝的影评和自媒体,赚钱太容易了,市场上每天无数的电影要宣传。

哪怕接不到业务的,也可以通过吐槽当下的烂片来获取流量。

自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全网不知道多少关于吐槽影视剧的自媒体了,现在没有节的烂片那么多,只要说话幽默犀利一点,获取流量相对是很简单的。

毕竟,是自己对于一部影视剧的看法,不用二次创作。

可是,吐槽的对象也仅次于烂片,要是去吐槽去黑《流地球》这种电影,那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流量用不了多久就会土崩瓦解。

他们的流量是通过骂烂片得来的,那些丝和观众就基本上都有正常的审美,当他们关注的开始骂好电影了,自然就不会关注了。

像这次这样,无数影评、自媒体抛弃了节,无下限地黑《流地球》。

哪怕有些地方有一定道理,尽可能找槽点,可基本上都是绝不提优点,把缺点无限放大。

就好像手上划了个字,就被说成重伤不治一样。

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

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足够弥补败坏碑带来的影响了。

“为什么非要这样呢。”

郭凡满脸失望和痛心地叹了气,这已经超出正常的竞争范畴了。

“真特么贱!”吴经不觉得痛心,只感觉恶心。

“这其实跟杀父仇没多大区别了。”

李谦也有些好笑道,“挡财路犹如杀父母,那些靠着流量明星、流量电影的资本,是怕《流地球》的成功彻底击碎他们培养出来的模式。”

影视行业本该是个门槛很高的行业,要不然21世纪整个第一个十年,不会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家公司了。

从一开始的华阳、新画面、保利华艺三大巨,到保利华艺和伯纳合并,伯纳成为新的巨,紧接着新画面没落,光羡顶上。

再然后除了李谦、萬达,像乐事影业这种背靠乐事的公司,其他公司基本上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

可是近几年,新崛起的影视公司太多了,虽然每一家都是小公司,但是几十家这种小公司都过的很滋润,不像以前,这种体量的公司就是半死不活的。

大部分就是靠流量明星、流量影视剧,靠炒作生存的。

一些新崛起的小鲜,很快就能聚拢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丝量。

虽然大多数假数据,但这个假数据是有用处的,也就是流量模式的第一步,下一步就该把假数据变成真流量。

下一步的模式就是营销,不限于上热点上条刷热搜,已经比较常用的负销和制造骂战,这些模式付出的一切成本,都是为了获取实实在在的热度。

当某个时刻,某个小鲜的热度到达了一个预期值之后,预定好的项目就会光速上马。

上微博的话,就会经常看到丝超话,饭圈撕负面消息,和一些明星的短视频、常,以及丝的料打call。

这些不间断流出的信息,是保持热度的关键。

趁着热度保持住的时候,然后光速上马的项目又光速拍完上线。

认真点的会保持:一个老ip+几个老演员+几个小鲜的运营模式

,一通怀+老演员碑+流量小生的作下来,基本上是稳赚不赔。

甚至有一段时间,国内所有认真拍电影的电影全部变成了傻,没有能想到圈钱能圈的这么简单粗

那些新崛起的影视公司,不需要多么良的制作团队,不需要多专业的幕后制作员,就能迅速在行业立足。

所以才会有各种古装剧主角的衣服、发型基本上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什么公主、贵族的角色上一件珠宝都没有,就弄了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披肩发。

公主和丫鬟的打扮一样,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