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死地(3/4)

反应快的特尔敦骑手纷纷拨马转向,或是脆舍马跳下土坡,冲上斜道的百骑队顿时仰马翻。

泰赤的神波澜不惊,仿佛早就知道会这样。

速别赤跃过了一面墙,绝望看到了另一面墙——准确来说是三面。

兀良和驰到泰赤面前,大骂:“泰赤!两腿修了夹墙!你早就知道吧?!”

赫德中的夹墙,就是通用语中的“多层城墙”,也就是“瓮城”。

第二道围墙上的德第一次下达了火枪击命令:“开火!”

第一排火枪手毫不犹豫扣动发杆,然后是第二排、第三排。

排枪过后,速别赤已经被打得血模糊,瓮城里的其他特尔敦也不剩几个活

兀良和折损马,诸那颜并不意外。反倒是接二连三响起的火枪声令马尾旌旗下的众一惊。

火枪数量有限,被温特斯集中使用。因此这是铁峰郡一方首次动用火枪队。

泰赤侧耳倾听排枪击声,猛地睁开眼睛:“两腿的火枪手,打得好整齐!”

空气中传来的不是散碎的豆响,而是整齐划一的齐声,如同擂鼓。

泰赤竭力回想着,上一次他听到这种火枪声,是在哪里来着?

他想起来了,是在边黎西北面的一处小堡垒上。上一次,特尔敦部也是在墙壕上撞得血流。

“究竟是两腿都懂这等法。”泰赤苦思:“还是遇见了仇家?”

“有火枪的两腿?不是寻常的两腿,一定是宿卫一般的锐。”另一名青翎羽问:“还要再填城壕?泰赤?你我不如先退,再定夺。”

泰赤沉着脸:“再等等。”

诸青翎羽面面相觑,无知晓泰赤要等什么。

墙的另一侧,反而是德等到了温特斯。

“我的判断有误,不该动用火枪队。”德疲倦地对温特斯说:“枪一响,特尔敦就要退了,应该再等等的。”

“没事。”温特斯取下盔,新鲜空气,示意身后其他骑手卸掉马鞍袋:“他们无论如何也要退了……把这些挑起来,给他们看看。”

青翎羽、红翎羽以及普通的特尔敦部众震惊地看到颅的长杆一根接一根从矮墙另一侧树起,

长杆不仅挑着颅,还有挑着带血的盔甲和马尾旌旗。

其他那颜纷纷回望泰赤,而泰赤脸色铁青、紧紧攥着缰绳、牙齿咬得咯咯响。

中铁峰郡的西侧河岸线大约80公里宽,匕首之墙和盾之墙加一起大约22里宽。

特尔敦调转主攻方向之后,温特斯缩短了需要防御的宽度。

但22公里也还是太宽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条防线到处都是漏

特尔敦的优势在于机动,铁峰郡方的优势在于地形。

所以温特斯重点防守几处咽喉要地,其他地方则以骑兵对骑兵。

特尔敦可以派遣小骑翻山越岭迂回,温特斯也能出动骑兵反清扫。

奇兵覆灭,泰赤选择退兵。

其他几路进攻、佯攻的特尔敦也无功而返。

温特斯命民兵将特尔敦丢弃在外面的土囊都收走,毕竟羊皮可是好东西。

白天的战斗在盾牌之墙发生,夜晚的战斗则由匕首之墙发起。

“为什么敌将不守河岸,反而让出河岸,在内陆布防?”对这个问题,泰赤百思不得其解。

当天晚上他就明白了——至少说,他认为他明白了。

地形决定了盾之墙和匕首之墙大致呈l型结构。

如果[l]的尺寸小一些,小到火枪和火炮的程之内,那么两堵墙之间的空地就有了一个术语称呼“杀戮地带”,也叫“杀戮场”。

虽然匕首之墙和盾之墙的尺寸以公里计,但这两道墙的相对位置仍旧意味着一种夹击态势。

墙不仅是防御敌的盾牌,也是发起进攻的出击阵地——围城战术课的内容。

当天晚上,泰赤得知有大队马从“长墙”出击,不仅不吃惊,反而大呼三声“好”。

[注:“长墙”和“短墙”是特尔敦对“盾之墙”和“匕首之墙”的称呼]

他早就算准对方一定会趁夜突袭,而且一定是从短墙攻过来,长墙的鼓噪出击必然是诱敌。

无论如何,只要对方选择离开工事野战,就是给特尔敦机会。

依照泰赤的布置,分散扎营的各领逐渐收缩,吸引两腿

泰赤的本部兵则守在矮墙附近,等待伏击矮墙出动的突袭部队。

果不其然,长墙鼓噪出击之后,矮墙也有了动静。

火把接连点起来,喊马嘶声不绝,泰赤耐心地等待着。

直到从背后响起奔雷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