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宫斗不如造反(二十九)(2/3)
“阿娘,这件事,您好好想一想!”
郑念儿将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胡氏。
胡氏先是惊愕,一双眼睛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她仿佛第一次知道自家
儿竟是这般胆大妄为、
于谋划的
。
这孩子,真是太大胆了,居然、居然想出这么一个荒唐的计策。
但……胡氏本就是个野心勃勃的
子。
她自私,她狡诈,她满心小算计。
否则,这些年来,她也不会那般挑唆小皇帝。
在她心里,一直都想跟何太后较个高低。
儿的计划虽然听着荒诞,且充满危险,可一旦成功了,所能带来的利益也是十分客观。
她胡氏,极有可能真的将何太后踩在脚底下,然后取代她成为大渊朝最尊贵的
!
要不,就、就试一试?
成了就是富贵荣华。
失败了,有皇帝在,也不至于落个太过凄惨的下场。
胡氏狠狠的咬了咬下唇,用疼痛让自己镇定下来。
不能急,不能慌,我要好好想想!
胡氏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跪坐在矮榻上,一边用手指摸索着裙摆上的绣纹,一边卖力的思考着。
她重新将
儿的计划想了一遍。
每一个细节,其中有可能出现的纰漏,以及所有
的反应、反击。
胡氏全都详详细细的梳理了一番。
最后,她眼底满都是坚定——
好!
了!
富贵险中求,如果不拼一拼,他们郑家始终都是
婢。
胡氏受够了那种被
欺辱的
子!
她不想再像上次一样,明明自家儿
被打了,她却还要陪着笑脸去给
家赔礼道歉!
“念儿,这件事,我去准备,你不要在陛下面前露了风声!”
胡氏抬起
,死死的看着郑念儿,无比认真的说道。
呼!
郑念儿吐出一
气,太好了,母亲这是答应了!
有了母亲这个皇帝
母帮忙,她的计划将会更加顺利。
……
永承帝不知道他的几个
们都各自谋划着什么,他的心思都在政务上。
盐政司已经设立起来,原本,永承帝因为“何太后”的圆规,对盐政司并没有那般热切。
不过,盐政司的选官制度,是他提出来的“考试选拔”,是他推行科举制度的第一步。
所以,永承帝还是给予了足够的关切与重视。
永承帝想办法塞进去几个寒门学子。
这些寒门学子,是真寒门。
是永承帝命心腹(也就是郑氏父子啦),在京中特意挑选的一些寻常百姓
家的子弟。
他们确实有些才学,却因为出身、门第,没有
推荐,只能留在京城想办法钻营。
其中有些
,许是遭受的轻慢、打击太多,已经开始愤世嫉俗,仇视世家。
永承帝要的就是这种不倾慕世家、敢以世家为敌的“勇士”。
除了把这样的“
才”塞进盐政司,永承帝还利用官员大考的契机,将
送到了地方。
比如其中有个叫蒙勤的
,最是激进。
他比当年的冯寿还要痛恨世家,痛恨特权阶层。
在他的
中,那群身居高位的世家子们,都是尸位素餐,都是蠹虫老贼。
他们只顾自己家族的利益,全然不顾天下、不顾黎民。
他们垄断一切,他们霸道蛮横,他们罪该万死。
永承帝亲自召见了蒙勤,还听他慷慨激昂的痛斥世家的种种罪行,只觉得找到了自己的千里马。
于是,好不容易得到了几个安
亲信的官职,他便把最好的一个留给了蒙勤——巡盐御史。
嗯,这是有盐政司衍生出来的一个职务。
原本,永承帝想让蒙勤当御史的,但想要成为言官,不管是资历还是学识,蒙勤都差了一些。
而不只是世家,就是朝中的其他朝臣,也不想让永承帝这个冒失的小皇帝去染指御史台。
蒙勤之流,更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
物,这样的
如果都能当御史,真当他们大渊朝没有
才了?
不过,小皇帝的面子也不能不给,索
就让蒙勤去当个巡盐御史吧。
巡盐御史也是御史呢。
而且还能去地方巡视,帮小皇帝
民间,体察民
,一举两得,多好的安排啊,对吧?
永承帝:……听着虽然别扭,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永承帝最缺的就是地方上的耳目。
他身居皇宫,就连京城都不敢说十分了解。
大渊朝幅员辽阔,全国有三十多个郡,每郡有二十多个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