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我是恶毒保姆(一)(1/3)
平康十年,小皇帝赵清年满十五岁,到了该大婚、亲政的年纪。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朝堂上下、文武百官都十分担心——他们怕何圣后不愿还政于皇帝。
是的,何圣后。
原本应该被尊称为太皇太后的何氏,在过去的十年里,又改了称谓。
天后、圣后……这些称号,简直一个比一个新奇,一个比一个让朝臣们浮想联翩。
赵清与赵圭不同啊,前者只是过继来的“孙子”,而后者则是何氏的亲儿子。
当初,何氏爽快的让赵圭亲政,并且主动退回后宫,是一片慈母之心。
可惜赵圭没有珍惜,生生把自己的永承帝“作”成了顺王,然后重病而亡。
赵清倒是个聪慧、乖觉的孩子,做了皇帝后,也没有得意忘形,更没有像赵圭那般自作聪明、自寻死路。
他就像一个合格的傀儡,规规矩矩的坐在龙椅上,然后任由何氏与三大辅臣、政事堂等掌控朝政。
不是没有自诩忠义的贤臣跑去“辅佐”赵清,但面对那些“忠臣”的劝谏(或是说煽动),他竟半点不动心。
仿佛能够当个傀儡,对于他而言,已经是非常好的安排。
当然,也有
怀疑赵清在收敛光芒、暗中积蓄力量,但,十年过去了,朝堂上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三大辅臣早已不复早年的辉煌——
王源年迈,三年前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致仕。
他的儿子王铮倒是接替他成为了中书令,大渊朝的首相。
但王铮不管是资历威望,还是个
能力,都远远不如王源。
反倒是王铮的
儿王诗玖,一个
子,短短几年的功夫,从
侍中升为博文馆学士,又从博文馆转战礼部。
官职不是很大,远远不能跟王铮的中书令相提并论。
但,王诗玖所代表的意义不同,她从后宫来到了前朝。
大朝会上,她更是能够在一群大男
中占据一席之地。
她是何圣后的左膀右臂,她被誉为大渊朝第二有权势的
。
排在第一名的,自然是何圣后。
王诗玖这个第二也足以让无数
子羡慕,让许多男
明里暗里议论不已。
不管世
如何非议,以王诗玖为代表的
官们还是牢牢的将根扎在了朝堂上。
而这
势力的构成,也从最开始的世家
,慢慢多了勋贵
,甚至是寒门出身的普通
子。
比如陶氏!
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位废帝的皇后,并没有因为废帝而成为弃
、小可怜。
她没有凄凄惨惨的远嫁,没有不得不去庵堂或是道观出家,而是去了西北边城。
五年前,胡虏大军袭扰边城,陶幼薇凭借麾下的一千部曲、
兵,以及城中的老弱
孺,竟抵挡住了胡虏铁蹄,守住了边城。
消息传回京城,举朝震动。
而更震惊的事儿还在后面,何圣后没有按照惯例,以封赏陶幼薇的父兄作为嘉奖。
何圣后直接封陶幼薇为将军,率领西北军,镇守边城!
朝臣们:……
有了最初的
侍中,以及朝堂上站着的几个
。
虽然大家听到“
将军”的第一个反应,还是“牝
司晨”、“
阳颠倒”。
但,到底不是第一次,且何圣后的威势越来越大,除了几个不死心的言官御史抗议了几声,满朝文武竟默许了这种
况。
“
官、
将军……哈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陶幼薇成为大渊朝第一个
将军的消息传开后,缠绵病榻三四年的冯寿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他看着皇宫的方向,笑着流出了眼泪。
他的心
很复杂,不知道该控诉何氏的狼子野心,还是该感慨于因果
回!
当初,何氏因为
别,无法继续与先帝逐鹿中原,不得不选择联姻。
如今,何氏还是个
子,却挣脱开了
别的桎梏,开始一步步朝那个位子紧
。
冯寿知道何氏聪慧、果决,是个了不起的
子。
但他还是万万没想到,何氏竟有这般胆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自古以来,有摄政的
子,却从来没有
皇帝!
“……自三皇五帝之后,华夏第一位
皇,或许即将在大渊朝出现!”
冯寿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终于发现了何氏的图谋,他不知道自己该庆幸,还是该惋惜。
庆幸的是,他很快就要死了,他死之后,何氏是继续摄政,还是自己当皇帝,他都看不到了。
如此,也就不算违背了当初他对先帝许下的诺言。
惋惜的也是他什么都看不到了,看不到历史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