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吾党与有罪焉(1/2)
《大明论坛》被轻轻放下,旋即又被拿起读看,几个贡士各有所思,一时无语。最新地址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 Sba@gmail.ㄈòМ 获取
李三才朝野闻名,被缉捕押诏狱,这等大事也登载于报,并附有李三才的简历,以及众臣为其申辩的奏疏。
“不能持廉,贪应该是确定的。”文震孟皱着眉
说道:“但以缇骑缉捕,未为妥当。”
以群分,物以类聚。
在等待殿试的多半个月的时间里,在京城的贡士们也通过什么诗会、聚会、野游等渐渐熟识,志气机投的便更加频繁地聚在一起。
这个茶楼便是其中一个聚会场所,文震孟,福建黄道周,江西傅冠,夷陵文安之,河南刘理顺,慈溪冯元飙,卢象升等,经常在此谈诗论词,议论国家大事。
自然,《大明论坛》便成了贡士们获知消息的主要渠道,每期一出,必聚之分析谈论。
对于文震孟的看法,黄道周并不赞同,开说道:“贪就是贪,有罪则捕,又遑论刑部和缇骑?”
刘理顺在睢州曾师事袁可立,既有袁可立的刚直,会试考中后又受到袁可立的教诲,对于党争甚是厌恶,看问题的角度又不一样。
“众多官员为其申辩,亦乃奇观耳!”带着几分嘲讽,刘理顺说道:“案未明,结果未出,真不知他们是如何想的?”
文安之眨着眼睛说道:“刘兄以为这是党庇曲护?在下也觉得奇怪。”
文震孟说道:“听说罪名乃是‘大似忠’和‘贪伪险横’,此乃老调重弹,所以才会有众多官员为其申辩吧!”
“当年便因引李三才阁,而引起党争。”刘理顺说道:“何况,虽是老调重弹,可当时也未查察,未加确定。”
“难道缉捕李三才狱,又是党争?”文震孟也有些不太确定了,皱起了眉
。
傅冠看着报纸,耳朵听着众议论,突然呵呵笑了两声,引起了众
的注意。
“你们看到这篇文章了吗?”傅冠指点着说道:“此报非满篇皆是李三才,还有蕺山先生的《与周年友书》呢!在下给你们念上一念啊!”
蕺山先生,便是刘宗周,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大家。
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
此时,刘宗周家居三年后,于天启继位后被起用,官职为礼部主事,以“慎独”为宗旨,学术思想已成熟,声名远扬。
虽然因为赞赏顾宪之的思想,刘宗周被视为东林党,但他对党同伐异之风行,
心
下、士风
险,极为痛切。
“今天下事大坏,莫论在中在外,皆急需匡救,以缓须臾之决裂……吾党与有罪焉,不可尽诿于
党……”
“吾辈出处语默之间,亦多可议。往往从身名起见,不能真心为国家……”
“……只顾自家博取好名,不以国家为念,若天下一旦土崩瓦解,将死无葬身之地也。所云吾党之罪,在宋之上,不为虚也!”
傅冠朗朗读完,环视同年,笑道:“此时刊载,极有意啊!化偏党而归于
平,不以门户分邪正。蕺山先生此论,亦是老调重弹乎?”
“化偏党而归于平,不以门户分邪正”,是刘宗周四年前所上的《修正学以淑
心以培养国家元气疏》中的话,言犹在耳,却还是党争不断。
而刘宗周三年后的自省,则更加言辞激烈,“吾党与有罪焉”,“吾党之罪,在宋之上”,可谓
刻以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黄道周抚掌笑道:“据传《大明论坛》乃圣上派编撰,若如此,即可见圣意如何了。”
刘理顺嘿然笑道:“党争之祸,其罪昭然。党内亦有此刻反省,不如其党
又作何想?”
文震孟沉思不语,与他一样陷思索的,不乏其
。
……………
此时的刘宗周府宅,蕺山先生把报纸放在桌案,苦笑摇不止。
李三才案已经是满城风雨,为其申辩的官员连篇上疏,可他的文章一刊载,等于被推到了风尖上。
你个二五仔,大家正齐心协力捞呢,你来个“吾党之罪,在宋
之上”,分明是搞分裂,窝里斗嘛!
可以想见,同僚官员们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他,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他。
圣上啊,您对党争恶痛绝,又何苦把微臣推到前面?
刘宗周只腹诽了一句,便恨不得扇自己两嘴。一个孔孟之徒,岂敢怨恨君父?
思之再三,刘宗周提笔铺纸,准备辞职回家。
说起来,刘宗周是不喜官场的,他更愿意治书讲学,几次起复也颇为勉强。
“……不佞少而读书,即耻为凡夫。既通籍,每抱耿耿,思一报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