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假新闻,假报纸(2/3)
豪,贪渎不法的权贵官僚,揭露批驳得体无完肤。
而且,对满仁义道德、平时慷慨陈辞,遇事却无一策的“正
君子”,皇帝毫不留
面地罢黜、流放,朝堂反而清静了,政事反而顺当了。
这真是打脸啊,没了那些自以为不可或缺的官僚,结束了“众正盈朝”的局面,国事倒有蒸蒸上的趋势,屡战屡败的辽东战场也是完全逆转,灭
亦见曙光。
真以为没你们不行啊,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啦?狗!
看吧,政务照样运转,比以前还顺当;想当官儿的依然在寒窗苦读,吏部诠选的还是排着队。
这些变化对老百姓来说,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对官僚、士绅、生员等特权阶层,却是令沮丧,不得不接受的变革。
随着“帝党”的不断扩大,为失意者说话的越来越少,甚至连同者也鲜见。
而敢炸刺的不是被抄家流放,便是被砍清洗,反对势力越来越弱,也越来越无
敢反抗,更掀不起什么风
了。
皇帝对此也能感觉得到,抄家流放的越来越少了,可断了他一条生财之道。
有一利就有一弊呀,朱由校很是无奈地表示:朕比老魏能多了,才两年左右就摆平了文官集团,也没大兴冤狱。
当然,朱由校也得承认,打败了一个文官集团,他又扶植起了一个官僚势力。谁让想当官儿的那么多呢,都撒欢打滚地聚集到朕的身边。
只不过,新兴的官僚势力是听皇帝话的,皇帝怎么说,他们就怎么。
尽管有刘理顺等忠心报效朝廷的,有倪文焕等投机附势的,但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从朱由校的角度来看,能够把自己的政策执行落实下去的,就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管那些官僚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光宗耀祖,还是青史留名,抑或是加官晋爵,朱由校才懒得去猜想。好部门经理就得了,朱大董事长自然会让你梦想成真。
可以说,执行力得到不断的加强,才能让朱由校的诸般政策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大明重新振作。
而除了官员的执行力,几大商会的表现也令朱由校感到满意。
海商总会在赚钱的同时,利用海运给了朝廷很大的帮助。辽东的粮弹物资运输,很大部分都是海商总会完成的。
中华商会和江南商会则积极地执行皇帝的吩咐,一北一南依托大明的驿道和驿站,大力建设物流仓储设施,并尝试着开展了民间邮递的业务。
传书递信,在古代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能托熟顺路捎带。时间上谁也拿不准,能不能送到也是很不好确定。
而朱由校通过行政命令让各大城市命名街道、确定地址名牌,又给民间邮递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尽管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但在世界上,目前又有哪个国家在大力建设仓储物流运输和邮递体系?
中华商会是先开始行动的,吴大章也是卖力。北方的应该建设得很快,驿站的改造,将会使很多受益。
也包括那个在历史上灭亡大明的姓李的小子。皇帝想到这里,不禁露出耐寻味的笑容。
…………………………….分隔线……………………………………
“假的,假消息,胡编造的……”努尔哈赤怒吼的声音传出去老远,说不定外面街上的
都能听到。
一张崭新的《大明论坛》已经被揉皱撕,扔在地上,又被
怒的老
一脚踢开。
可惜老没有文化,不能断然驳斥“假报纸,假新闻”。
李永芳被罢黜不用,但建的
报系统还在运作。现在,即便不是从张家
偷偷带回报纸,辽南、东江本部那边也会派
潜
散发。
已经不是旗主,留在沈阳当议政贝勒的皇太极,已经看过了这份报纸,知道父汗勃然怒的原因。
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他也怀疑这是明廷故意为之。嗯,不是怀疑,几乎可以肯定就是。
报纸上生动地描述了阿敏等俘虏被押到大明京城,遭到了烂菜叶、臭蛋的热
款待,又在刑场上大呼饶命,软弱胆怯的可怜模样。
其实,这都不能算是新闻,而应该是了。那词汇,那节,引
胜。阿敏等
屎尿横流的丑态,如同电影般展现在读者面前。
甚至于,还有建俘虏痛骂努尔哈赤,怨恨老
害了他们,才有这样凄惨的下场。
“喝他的血吃他的,也不解心
之恨,下到
曹地府等着老
,让他尝遍地狱之酷刑……”
这话能是阿敏喊出来的?鬼都不信,努尔哈赤大骂“假的假的”,也是非常正确。
可知道是假的,却还气得差点血管,也很正常。就象听到诽谤造谣,也会气得眼冒金星、心里
扑腾一样。
努尔哈赤狂吼叫了一通,才一
坐到椅中,象
疯牛般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